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廉價中國鞋惟缺品牌歐洲路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2月26日

來自中國的鞋子開始大舉進軍歐洲了!據統計,中國每年向美國出口10億雙鞋,向歐盟的出口量則一直在1億4000萬雙左右徘徊。不過德國製鞋工業協會周四的一份報告表明,這一數字在去年增加了30%,也許不久的將來,不管歐洲人有沒有香港腳,都會有一雙中國鞋。

https://p.dw.com/p/6IVK
走品牌化,高檔化的道路才是中國鞋業的發展出路。圖片來源: AP

美國,歐盟和日本是中國鞋類出口的三大傳統貿易市場。去年一年中國一共生產了75億1000萬雙鞋,幾乎佔了世界總產量的57.8%,這意味著中國為世界上每個人都造了一雙鞋,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鞋類生產和出口國。

製鞋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成本要素是槓桿。20世紀60年代,世界製鞋業的中心在歐洲,70年代時轉移到了日本、韓國,80年代又到了中國台灣,90年代又轉移到了中國和越南等一些亞洲國家。中國製鞋業之所以如此朝氣蓬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成本的低廉:在德國,一名鞋業工人每小時的平均薪水為12.82美元,而在中國,則只有0.39美元。

德國製鞋工業協會的報告同時指出,亞洲其他國家對歐盟的鞋業出口也在增長,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出口量就都增長了10%達到了2億9000萬和5500萬雙。亞洲鞋業的大舉入侵是為最終的購買者帶來了一定的好處,但是也給一些老牌的傳統製鞋國帶來了衝擊,他們採取各種方式阻止中國鞋業的「入侵」,甚至不惜採取一些比較極端的手段。去年西班牙埃爾切的「燒鞋事件」不過是冰山中的一角而已。

如果不是憑借低成本和廉價勞動力,亞洲和中國的鞋業很難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以中國為例,目前國內鞋類中的85%都是中低檔產品,法國每雙皮鞋的平均出口價格在35美元左右,而中國的出口均價則僅僅為5.5美元,其差別可見一斑。中國鞋業要想有進一步的發展,必須盡快擺脫目前以來料加工為主的經營模式,迅速打造一個展示鞋時尚文化、交流鞋品牌經營理念,引領製鞋業迅速由生產貿易型產業向品牌經營型產業發展的平台,是目前中國鞋業走向世界的關鍵。

3月17-20日,著名的GDS鞋展將在杜塞道夫举行,屆時將有來自世界各地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家商戶參展。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鞋業盛會,這次GDS大展將引領國際鞋業在2005-2006秋冬季的走勢。組織者預計將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42000人參加本次鞋展,而這對志在在國際市場上大展拳腳的中國商家而言,將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遇。(子江)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