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張藝謀訪談(下):借『英雄』之風,進軍好萊塢

2002年12月19日

張藝謀執導的影片被斃掉的不多,除了那部『活著』。現在,他在嘗試了從農村題材到城市題材的轉變後,又開始嘗試「功夫片」。在最近接受『明鏡周刊』網路版採訪時,張藝謀談及中國目前電影業現狀。

https://p.dw.com/p/30m4
『英雄』一片陣容龐大,在國際上展露頭角的華語演員紛紛投奔英雄麾下

『活著』的死去

張藝謀一再小心翼翼,並為此付出犧牲部分觀眾的代價。他的影片幾乎都順利過「關」-只有那部『活著』最終沒逃過被槍斃的厄運。

1994年,張藝謀執導拍攝了『活著』。這部影片根據青年作家余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一個普通家庭40年的辛酸歷程。故事不可避免涉及到文革話題。儘管影片已經將故事情節修改,削減掉一些敏感枝節,並淡化時代背景下的矛盾衝突,但很不幸,該片仍然被列入禁片黑名單。

張藝謀說:「我其實很願意拍文革電影,拍那些我少年時代經歷的故事。我不感興趣政治背景,只是想展示人們在那個年代的生活。我們知道,在那個時代激流裡,人性的反應遠比在和平時期要來得鮮明、強烈,無論是愛還是恨。但是很遺憾,這還不可能實現。」

十年文化大革命、1950年反右運動以及其它建國後的政治題材,明擺著是禁區。但這些也往往是第五代導演的激情所在。只有在80年代的時候,才突然有那麼一段短暫的「蜜月」期-謝晉的『芙蓉鎮』也因此得以順利公映。

Hero Filmplakat China
Hero Filmplakat China

地下電影:在困難面前出走

儘管當之無愧地被稱為中國電影界的「大腕」,張藝謀仍然愧言:「作為個體,我們對此(電影審查)無能為力。因為,這是中國的現實。我們只能在條條框框之內,努力去創造比較特殊的影片。擺在中國面前的路還很長。」

現在,走在電影之路上還有一些非正規軍:地下電影在中國已經奮鬥了十多年,而且越來越多的年輕導演活躍在地下,製造銀色的夢。

但是張藝謀也願意牽涉到地下電影的暗流,因為「這些影片通常不被允許在電影院裡公映。」張藝謀認為,大部分地下片子是為外國人製作的,它們大多在國外的電影節上放映,也得到國外的資助。

但他以為,那些年輕導演採取的並不是正確的解決方式。他說:「他們失去了中國的觀眾,而電影生存的機會要依賴中國觀眾。他們沒有去嘗試,去適應特定的環境,他們只是避開困難,簡單地出走了之。但是,作為中國導演必須學會,如何帶著這些問題去創作電影。」

Hero Filmplakat China
Hero Filmplakat China

電影拍給老外看?

當然,除了政策以外,資金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幾乎所有的導演必須自籌資金,國家不再撥一分錢。中國每年出產100部左右的影片,但張藝謀說,「就我所知,這100部電影大多是賠本的,其中也有不少片子拍得相當不錯,但仍然賠錢。很多電影導演都改拍電視去了,因為拍電視更有效益。」

因此,張藝謀的影片大多也向海外尋求市場,單靠中國市場根本養不活。比如『英雄』一片,製作費大約3000萬美元,貴得可以和好萊塢叫板。張藝謀表示,好在到現在為止,他的「老闆們」(投資方)還沒有給他壓力,讓他按照外國人的口味拍電影。

但是一直有評論說,張藝謀的片子都是拍給「老外」看的-對此張藝謀堅決反駁:「這種說法荒唐透頂!我不瞭解國外,我也不會說外語。在我的片子裡,我完全憑直覺去想像中國人的感覺,只有他們的故事讓我感興趣。但是我的電影全世界都可以看懂,因為它們講的都是人本身的故事。」

那麼是否有朝一日,中國電影也能像好萊塢電影一樣廣為流行?張藝謀回答說:「和美國人比比看的抱負,我好多年前就有了。我希望,『英雄』這部片子能實現這個理想。如果它成功了,那麼我就會繼續拍第二部、第三部這樣的功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