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搞創新 德中兩國能否做夥伴?

崔牧
2018年11月19日

一年一度的德中經濟合作研討會上,中國企業代表強調中國早已不再是跨國企業的世界工廠,而德國經濟界則在大談與中國在創新領域展開合作的益處。一團和氣之中,只有一名中國外交官表達了些許不滿。

https://p.dw.com/p/38TVO
Köln Deutsch-Chinesische Wirtschaftstage 2018
德中經濟聯合會顧問委員會主席施密茨(右一)正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言。左二為Orcan首席財政官布蘭德圖片來源: DW/M. Cui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中兩國的經濟緊密契合,因此,德國經濟的好壞,如今也與中國經濟的景氣程度密切相關。"周四(11月15日)會議的一開場,德中經濟聯合會顧問委員會主席施密茨(Andreas Schmitz)就非常明確地指出了這一點。在他以及科隆商會主席格約爾格(Werner Görg)看來,在當前的全球貿易環境、產業鏈分工之下,德中兩國之間有著非常廣闊的合作機會,其中也包括以往兩國尚未展開合作的領域,比如創新。

韓思樂(Dr. Christian Haessler)目前是德國材料科技廠商科思創的可持續發展部門主任,他曾經多年擔任這間脫胎於德國拜爾集團的高科技企業的聚合物研發中心負責人,該研發中心就位於上海。他介紹說,公司的上海研發中心,從2001年起就開始運作,德中兩國的科學家、工程師已經緊密合作了十多年,"這意味著寶貴的十多年德中創新合作經驗。"

Dr. Haessler
科思創可持續發展部門主任韓思樂圖片來源: DW/D. Zhang

蔚來汽車(NIO)國分部新聞發言人埃德曼斯多夫(Philipp-Maximilian Kemmler-Erdmannsdorffer)則在會上說,這家來自於中國的年輕企業,將其研發基地分散在了中國、美國、德國等數個國家,每一處都有一支國際化的研發團隊。他說,不論是在單個研發基地內部,還是在各個研發部門之間,大家的合作"都非常好"。

據他透露,蔚來汽車的技術開發工作主要由位於中國的研發基地承擔,而位於慕尼黑的研發部門,主要負責的是工業設計以及輕量化研究。面對德國之聲記者的提問,埃德曼斯多夫駁斥了所謂"在該研發領域,德國人只是中國人的小夥伴"這一說法。他說,輕量化設計是一個非常專精的領域,"凡是該領域的研究工作,幾乎無法繞開德國。就像資料庫、軟體開發很難繞開中國一樣。"他解釋說,與其說他是在為一家中國企業工作,還不如說是為一家真正的國際化企業,"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產業環境以及人才優勢"。

China Automesse Shanghai 2017 NioES8 SUV
蔚來汽車是電動車行業的一枚新星圖片來源: Reuters/A. Song

德中經濟聯合會施密茨則從更為宏觀的角度指出,許多同時在德中兩國開展業務的企業,都傾向於將專精領域的研發以及基礎研究工作放在德國,而在中國則進行面向市場、貼近客戶需求的應用層面研發。他認為,這是不同市場環境所導致的合理結果。

科思創的韓思樂則向德國之聲強調,德中雙方在創新領域"更多地是互補合作夥伴,而不是對手"。

Deutschland Covestro Bayer MaterialScience
拜爾集團的材料科技部門幾年前剝離,成立為獨立的科思創公司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ayer MaterialScience

"鼓勵把技術交給中國人"

在本次研討會上,不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德國企業代表,似乎都不擔心兩國之間的創新合作會導致技術流失。韓思樂說,科思創非但不擔心德國企業的技術流失,相反還鼓勵在創新研發合作時,讓技術在德中之間互相流動,"這也是因為,今後會有很多重要的新技術由中國那邊的人才首先研發出來。"

韓思樂也承認,該公司在上海的研發部門,人員流動率相對較高,每年都有3%~5%的研發人員離職。不過,他並不擔心這會導致重要技術流入競爭對手之手,"一方面,我們擁有專利保護、競業限制等法律手段;另一方面,許多離職的員工其實去了我們的上游或者下游企業,他們瞭解我們的技術,反而更好地方便我們與產業鏈上下游銜接。"

德國電力能源企業Orcan的首席財政官布蘭德(Wolfgang Brand)則結合自己在中國工作的經驗,對德國之聲表示,德國企業之所以無須擔心技術流失,是因為中國科學家以及工程師本身就具備相當強的創新能力,"即便是從德國這邊流入中國的技術,他們一旦吸收之後,很快就能在其基礎之上研發出更好的技術,整個公司受益匪淺。"他強調,德國研發人員不僅僅應該向中國同行學習這些再開發技術, "也應該學習他們勇於試錯的工作模式:當遇到一條小河時,德國工程師往往花費幾個月時間規劃、設計、建造一座小橋,而中國工程師早已捲起褲腿、摸著石頭過了河。"

中國外交官呼籲切勿固步自封

中國駐柏林大使館商務參贊王衛東也在研討會上發表了演講。他同樣認為,中德兩國的創新合作中,德方完全不必擔心技術流失,因為雙方為互補關係。與整場會議的"一團和氣"不同,王衛東的演講頗有幾分"火藥味"。他指責"部分德國媒體界、智庫、政界人士散佈'歐洲技術遭中國掠奪'之臆測",認為這代表了"部分人的封閉保守、零和博弈心態"。王衛東呼籲德國經濟界切勿固步自封,應當勇於迎接中德合作中必然出現的挑戰與競爭,並認為從長期來看這必然有益於德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