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爆粗口到真動手

Kersten Knipp2016年2月8日

很多網路平台都被一種粗魯的、常常帶有挑釁性的語言所主導,一種危險的團體氣氛出現,陰謀論者大行其道——這些都是滋生現實暴力的理想元素。

https://p.dw.com/p/1HrNo
Deutschland Rechtsradikale Kundgebung gegen Flüchtlinge
圖片來源: Imago/C. Ditsch

(德國之聲中文網)如今,當梅克爾登陸其Facobook頁面時,心情恐怕不會太好。幾個月來,那裡充斥著對這位德國女總理難民政策的批評,而且很多時候語調比較難聽。

一名Facebook用戶寫道:"梅克爾是帶著怎樣的厚顏無恥、怎樣的傲慢自大、怎樣的謊話連篇、怎樣的自鳴得意,對德國作出這樣的事情,這是鐵石心腸、毫無人性。"另一名用戶認同地評論道:"外國人已經在笑我們傻了,而梅克爾就是無法領會。"

在社群網站上,最能挑動情緒的便是難民危機。該話題讓很多用戶開始使用一種粗魯的、肆無忌憚的語言,以至於德國司法部長多次呼籲刪除那些具有煽動性的言辭。

"慕尼黑數位研究所"近日公佈了一項調查,其中對1271名Facobook用戶就該社群網站上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了問詢:超過70%的受訪者表示,Facebook上關於政治議題的討論變得更加具有挑釁性,以及(或者)更加沖動;只有2%的人認為,這些討論仍然是"就事論事";近74%的人表示,在Facebook上看到更多極端政治觀點;53%的人聲稱,未來將會舉報具有煽動性的帖子。

有害的團體氣氛

在伊斯蘭學者、出版人施耐德斯(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看來,粗魯的、也包括一些極端的評論早就出現在社群網站上。他在接受德意志廣播電台採訪時說,網路就像是一種生殖細胞。"在這裡,人們很容易找到彼此,很容易發表極端看法並立刻得到回應。當觀點得到認同時,其自信心就更加膨脹。"

Grossrazzia Solingen NRW Salafisten
薩拉菲極端分子們在網上很活躍圖片來源: dapd

施耐德斯對那些反伊斯蘭的網站和那些薩拉菲(伊斯蘭教極端派別)網站都進行了觀察,他瞭解那些粗魯文字背後的形成機制。"每次當有人點'贊',有些人就會自我膨脹。這些志同道合者湊在一起,發展壯大、愈發大膽。"

缺少管控

社會心理學家卡冊爾(Catarina Katzer)觀察到,在網路上,人們的行為舉止普遍沒有在現實生活中有教養,而人們也常常能在一組人中找到志趣或者臭味相投者。"我越想加入一個團體,社交方面的努力就越多",卡冊爾在接受《法蘭克福匯報》採訪時說。她同時,網路社交缺乏有效管控也助長了這種肆無忌憚。

更嚴重的是,網路不僅給粗魯、侮辱性的語言提供了平台。北威州內政部長不久前提出警告,網路上這種具有挑釁性的語言會引向現實中的暴力。北威州內政部網站上寫著:"社群網站上的仇恨煽動起一種恐懼與暴力的氣氛。這激發了那些針對難民的犯罪行為,激發一些人對難民營縱火。"

HOGESA Demonstration Köln
一些暴力集會也是在網上組織的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Becker

恐懼叢生的公眾

美國司法學者、創建了"dangerousspeech.org"網站的貝尼希(Susan Benesch)研究了言語暴力與現實暴力之間的聯繫。她認為,一些特定因素對發展為現實暴力起到了促進作用。例如,在某個圈子裡具有影響力的用戶鼓勵其他用戶,對其進行模仿、使用言語詆毀。然後,這位有影響力的用戶需要一個憂心忡忡、恐懼叢生的公眾群體,一場被看作是暴力呼聲的講話,較早的暴動。以及一個有聲勢的平台。越多這些因素集中在一起,就越容易讓言語暴力發展為現實暴力。

目前,越來越人使用真名上網,然而匿名的情況仍然存在。伊斯蘭學者施耐德斯說,匿名對言語暴力有助長作用。"網路匿名仍然像是一種實驗室,可以測試這些極端言論的市場如何,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沮喪和怒火而不需要擔心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懲罰。"

缺乏多樣性

同樣助長了從言語暴力向現實暴力轉化的,還有群體在觀點上的如出一轍。在一些論壇上,不同政治觀點的交鋒越發少見,常見的是某政治群體成員之間在網路上的互相肯定。世界觀愈發封閉,形成了一種群體動力,不同於現有看法的觀點無法被接受,陰謀論滋生獲得溫床。

在很多論壇上,幾乎看不到客觀的報導和觀點上的多樣性。而客觀報導以及多樣性對於開化討論和阻止暴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