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之聲新聞(2011年3月1日)

2011年3月1日

德國國防部長辭職;白俄羅斯可能成為卡扎菲避難所;德總統批評歐盟外交;韓國願與北韓對話;在華外國記者報導自由空間繼續縮小

https://p.dw.com/p/R5FS

柏林

聯邦德國國防部長楚‧古滕貝格今天(3月1日)辭職。這位因博士論文涉嫌抄襲而受到廣泛壓力的基社盟政治家當地時間11時20分在國防部大樓宣讀了一份辭職聲明。古滕貝格宣佈,辭去所有政治職務,以減輕論文抄襲醜聞給政界造成負面影響。發行量最大的德國《圖片報》網上版在古滕貝格發表聲明前半小時就報導了他今天就將辭職的消息。報導稱,古滕貝格的辭職申請書已呈交政府總理梅克爾,聯邦總統府事先也得到了計劃辭職的通報。

斯德哥爾摩

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及其家屬有可能在為逃往白俄羅斯作準備。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稱,卡扎菲私人飛機在過去7天內至少有兩次從的黎波裡飛抵白俄羅斯境內的一個機場,成為一個明顯的訊號。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是歐洲大陸的最後一個獨裁者。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專家格裡菲思(Hugh Griffiths)周二(3月1日)在瑞典SR電台上透露,一個武器運輸監控網確認了這兩次飛行。此外,白俄羅斯數星期來向利比亞提供了40噸武器,這也已被證實。白俄羅斯外交部稱,關於卡扎菲將流亡白俄羅斯的說法是「謊言」,是針對明斯克的「訊息戰」。

柏林

在阿拉伯世界騷亂背景下,聯邦德國總統武爾夫(Christian Wulff)承認,歐盟和德國在同利比亞和巴林這樣的國家打交道時有失誤。武爾夫周二(3月1日)在德意志電台文化台接受採訪時指出,歐盟和德國對某些本應受批評的政府評價積極,某些國家被認為是穩定的,但現在證明,這些國家完全不穩定。武爾夫總統稱,西方國家應立即中斷悍然對本國和平民眾使用武力政府的關係,他此次海灣國家之行中未訪問巴林就是基於這一立場作出的決定。武爾夫總統同時為西方同非民主國家保持總體外交關係的做法作了辯護。他表示,原則上應試圖同各種政府溝通,繞開這些國家是一種錯誤的戰略。

首爾

雖然北韓方面再度發出威脅,韓國總統李明博仍強調,願意與北韓對話。李明博周二(3月1日)在一次電視講話中表示,韓國願意在任何時候、不帶偏見的情況下與北韓對話。這位保守派政治家警告說,在現在這個變化迅速的時代,韓朝兩國不能重蹈過去數年的黑暗歷史。李明博在朝鮮半島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獨立運動92周年紀念日之際發表的演講中還表示,韓國能夠對北韓人民提供幫助。他呼籲平壤領導人進行「真誠對話」,並放棄開發核武器和導彈。本周一(2月28日),駐韓美軍和韓國軍隊啟動為期11天的大規模聯合軍演。與往年一樣,北韓照例抨擊聯合軍演是為戰爭做準備。

北京

據德國國際通訊社(DAPD)報導,作為對網上出現示威呼籲的反應,北京政府進一步限制新聞自由。在2008北京奧運會前夕為外國記者提供的自由空間被取消。外國記者被告知,在北京和上海的許多公共場所進行採訪需申請特別許可。試圖在上海和平廣場拍照的一名美聯社攝影記者被告知,該地禁止記者出入。希望在北京的一條受歡迎的商業街拍照或攝影的外國記者被要求擁有特許證。

倫敦

英國首相卡梅倫再度抬高了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威脅聲調。卡梅倫周二(3月1日)凌晨表示,英國不排除以某種方式使用武力的可能性。此前,卡扎菲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再度否認在首都的黎波裡發生民眾示威。卡梅倫就此呼籲國際社會,不能容忍動用軍隊鎮壓本國人民的政權。卡梅倫責成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對利比亞實施禁飛區的計劃,並評估向卡扎菲的反對者供應武器的可行性。本周一晚間,卡梅倫與法國總統薩科齊通電話,磋商如何加大對卡扎菲的壓力。

奧斯陸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稱,2011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者提名達到創紀錄的241個,其中,183個為個人,53個為組織。和平獎委員會常任秘書倫德斯塔德周二(3月1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作了上述宣佈。候選人提名期至2月1日結束。獲獎者名單將於10月份公佈。根據提名者提供的消息,在今年的候選者名單上有俄羅斯維權人士斯維特拉娜‧甘努什金納(Swetlana ‚Gannuschkina)、維基解密和古巴異議人士。諾獎委員會從不對外宣佈候選者名單。去年,中國維權作家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北京政府指控諾獎委員會褒獎了一名刑事犯。

布魯塞爾

歐盟認為,利比亞面臨人道危機。歐盟外交署秘書長維蒙(Pierre Vimont)周二(3月1日)在歐盟議會發言時表示,醫療裝備、藥物和食品預計在很快將告罄,已經進入利比亞東部地區的非政府組織報告說,當地情況「極其嚴重」。歐盟指出,利比亞與突尼斯的交界地區也需要大量人道援助。維蒙表示,僅希望經由突尼斯返鄉的在利比亞的埃及客籍工人數量目前就在2萬至3萬之間。歐盟迄今撥出300萬歐元,用於緊急援助,並向地區派出專家。歐盟表示,願意加大人道援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