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人系列(1):藥劑師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3月21日

您想知道德國各個領域的人是怎樣工作和生活的嗎?我們的記者採訪了各方面的人士。在此,為您推出一個話訪專輯:德國各行各業。

https://p.dw.com/p/6Ohq
藥劑師施派德爾女士圖片來源: DW

54歲的施派德爾女士找錢給顧客,答謝他光臨本店並祝周末愉快。這裡是施派德爾女士自己經營的藥房,她雇了3名專職人員和5名助手。每天早上8點半開店,一直要忙到下午6點半才關門。雖然很忙,施派德爾女士和她的同事們始終面帶微笑,耐心的為顧客指明用藥注意事項,同時也彼此之間談笑風生,使店裡的氣氛很和諧。店主和顧客都已經認識多年。施派德爾女士的助手解釋說:

「……這些顧客多半是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大約有100多個病人上門買藥,有些人很客氣,有些則脾氣古怪,不過,在別的地方相信也是如此。」

目前德國經濟不景氣,醫療保險公司對藥物費用支出也越來越趨於嚴苛。10年前病人拿著醫生的處方到藥房拿藥,不需再交錢,如今,每拿一種藥必須付5到10歐元的附加費,折合成人民幣大約是50到100元。某些特種藥,甚至要付到30至40歐元。也就是說,醫療保險公司只付一部分費用,剩餘的部分,得由患者自己掏。在這種情況下,病人越來越覺得看病負擔沉重。當然藥房的生意也不好做,競爭激烈。幾乎每個街角都可以看到一家藥房。施派德爾女士解釋說:「……多年前,開藥房在德國是個非常賺錢的行業,是所謂的金雞母,在1972年左右,由於放寬了設立藥房的限制,導致許多新藥房紛紛成立,當時幾乎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藥店。」

施派德爾女士19歲時先在一家藥房當學徒,幾年後就讀於大學的醫藥系,在此期間作過3次實習,通過了3次國家級考試,最終取得藥劑師資格。回顧35年的職業生涯,施派德爾女士這樣說:「……最有意義的是,可以幫助人,我知道,病人按時服藥後,病情會好轉,這讓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幫助別人,是我的使命。」

這個行業的缺點是:「……太累,幹我們這個行業,體力和精力上的負擔都非常大。我們必須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一點不能放鬆。」

施派德爾女士解釋,她的工作份量越來越重,每天要填大量的單子,向顧客解釋的東西越來越多。以前招待一名顧客大約只需要1分鐘,現在平均要10分鐘左右。但是由於雇員費用高,她實在請不起更多的職員。

Portrait
Apothekerin, 2005 Foto: DW圖片來源: DW

這家藥房不在鬧區,生意卻還不錯,陸陸續續有客人上門。德國人會像中國人一樣,特別喜歡吃藥嗎?施派德爾女士說:「……其實不是。德國人大致上並不特別喜歡服用藥物,當然會有一些人例外,但是大部分人,能不吃就盡量不吃。」

中國人愛吃藥,雖然不一定可取,但是中國的傳統醫學對施派德爾女士影響頗深。她說:「……我相信,中國傳統醫學在未來會有很大的展望,因為西方醫學界對許多病症無法突破,我們希望在中國醫學中找到其它治癒的可能性。」

施派德爾女士在這個行業工作已經35年了。但是,當藥劑師其實並不是她的夢想。她真正想從事的職業是當一名藝術體操運動員。她曾經獲得當時西德藝術體操比賽第9名。但是,風回運轉,卻成了藥劑師。如今想來,她有些後悔當初沒堅持自己的意志。她說:「……我本打算能成為一名藝術體操運動員,但在當時,讀完大學體育系,唯一的出路就是當老師,我本人並不願意當老師。」

施派德爾女士放棄了從事運動員職業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她11歲時獲得了法蘭克福體育學院的全額獎學金,於是她必須要離家,到寄宿學校去就讀。父母因她年紀小,沒有答應。之後她自己也放棄了學體育的想法,繼續留在本地的體育社團裡,甚至當起小老師。在她14歲的時候,就擔當起少年體育和婦女體操隊的教練。如今想來,她也為自己捏了一把汗。因為體操運動危險性大,很容易在訓練中受傷。好在當時沒出什麼問題,不然,她真不知道該如何應付,因為她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儘管如此,言談中施派德爾女士還是帶出點自豪。

如今,施派德爾女士仍然熱衷於運動,她經常打高爾夫,滑雪和做室內健身。但只能在每天關店門後。(邱璧輝)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