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地方政府凍結支出後的新思路

2010年8月13日

面對財政危機, 德國政府機構越來越多地允許私人企業參與公共項目的建設。這些企業可以參與分成,或者從政府那裡收取租金。這就是「公共私營合作制」。這種制度對於國家來說是不是有好處,現在還很難說。

https://p.dw.com/p/On3W
政府錢包裡沒錢了,得想別的辦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公私營合作制在德國得到重視

德國必須開始省錢了,僅聯邦政府財政預算一項就必須在2014年之前省下800億歐元。而且這還不是全部。據憲法規定,聯邦政府財政預算必須於2016年之前實現收支平衡。除此之外,德國政府還必須負責對街道、學校、監獄、醫院、陵園進行新建或者改造。為此政府必須申請貸款。因為他們不能再繼續負債,所以公共私營合作制(Public Private Partnerschip)就更加受到重視。也就是說,政府和私營企業一起做生意。對於聯邦交通部的國務秘書穆克(Jan Mücke)來說,這是件不錯的事情。 「這其中的原理是將私人資本以及私人專業知識投入公共管理的范疇中,以此來更好的執行公共建設任務。為此,我們著重與懂行的私營夥伴合作,所以在德國推廣公共私營合作項目就非常重要。」

德國地方財政捉襟見肘時的救星

28.12.2009 DW-TV JOURNAL WIRTSCHAFT MINIREPORTAGE Sanierung
德國許多公共建築急需翻新圖片來源: DW-TV

對於長期負債纍纍的德國地方財政來說,這是個合適的選擇。比如說德國西部城市米爾海姆,這座城市的財政支出已經完全被凍結。因為無法拿出1400萬歐元修建一座多媒體圖書館,米爾海姆與一傢俬人投資商結成了合作夥伴關係。這傢俬營企業承擔了圖書館的修建任務,然後再將其租給市政府25年。市政管理負責人施泰因多夫(Frank Steindorf)是這樣評價這個公共私營合作項目的。「在我們的財政支出被凍結的情況下,這給了我們一個處理城市中一些急待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企業和政府,誰是受益者?

這聽起來好像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雙贏的局面。但是為了能準確判斷這點,人們必須知道比如誰為建築項目的品質負責,或者每個月市政府付給建築投資方的租金是多少。關於這些沒有人願意張口說話,他們給出的理由是要保護參與企業的商業機密。

這不是特殊情況,而是全聯邦範圍內,涉及200億歐元資金的150個公共私營合作項目都有類似情況。

這一份份簽署的合同就像國家機密一樣被保護起來,連選舉產生的議員也無法得知具體情況。綠黨聯邦議會議員霍夫萊特爾(Anton Hofreiter)也是嘗試了多次後才看到了聯邦交通部和一些建築工程企業簽署的關於翻修、擴建4條高速公路的合同。他必須保證不將此類合同中的內容及數字公佈於眾。尤其是不能公佈參與建設的建築工程公司在未來30年內能夠在多大比例上獲得從貨運車輛那裡徵收的公路使用費。霍夫萊特爾得出的結論是:「聯邦政府在頭幾個項目中就可能損失好幾億歐元。」

Ein Lkw fährt an einem Maut-Schild an der Autobahn A98 bei Waldshut-Tiengen vorbei
德國到現在為止還只有貨運車輛需要交納高速公路使用費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可能」的意思是:如果建築工程公司的計算沒有錯誤,確實會有更多的貨運車輛使用這些高速公路的話。聯邦審計局正是這樣認為的。它在一份評估報告中得出的結果是,政府會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對此負責的交通部反駁了這一說法並表示,聯邦審計局沒有將所有的數據考慮在內。

在美國、加拿大或者瑞典,這些問題可能早就解決了。因為那裡的每個公民都有權利翻閱相關文件,尤其是關於政府採購方面的文件。

作者:Kouparanis Panagiotis 編譯:任琛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