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Empfindsamer Poet - Peter Rühmkorf ist tot

2008年6月10日

德語現代文學界一顆閃亮的恆星隕落。他被人們稱為文學多面手,詩,戲劇,雜文都是他的拿手好戲。6月8日,78歲的彼得•呂姆克爾夫被癌症奪去了生命。

https://p.dw.com/p/EGu9
生命終將走向結點,思想卻因為書籍而不朽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本周一,位於漢堡的羅夫特出版社宣佈,彼得‧呂姆柯爾夫在上個周末上午悄然離去,享年78歲。一年前,這個作家患上了不可治癒的癌症。彼得‧呂姆柯爾夫在幾個月前的一次採訪中說,這個病對他來說是一種痛苦的折磨。但是他不害怕投入極樂世界。他說:"死亡對我來說是個有趣的話題,但是對我來說死亡並不是凶神惡煞。"

文學多面手

作為一名作家,彼得‧呂姆柯爾夫被冠名為敏感的詩人和政治進言人。文學作品涉獵廣泛包括詩歌,雜文和小說。其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他將德語玩之於股掌之間的絕技,靈活跳躍於各種語言形式之中,從思辨的教育引述到不遜的文字游戲。1993年他獲得了素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畢希納獎"。2004年他出版了最後一部大型作品集《禁忌II》,其中收錄了他1971年到1972年日記中的片斷。2008年出版了名為《天堂鳥的糞便》的詩集。

通常是政治波動才引發彼得‧呂姆柯爾夫的寫作沖動。他曾說:"只要我的政治信仰有一處被顛覆,隨後便會在此處橫生出巨大的漩渦,我從中汲取力量來創作新詩。"這種漩渦包括六十年代末的學生運動以及兩德統一。

治療替代宣傳

儘管彼得‧呂姆柯爾夫在無數雜文中說明自己不是政治鼓吹者。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在選舉中為社民黨搖旗吶喊。也不影響他對艾德諾戰後時期保守政策的堅決反對。但是他只在雜文中談論政治話題。他一直在心底給詩歌保留了一片特別的淨土,他說:"藝術創作是一種治療,一種心靈的補償。"

對於呂姆柯爾夫來說寫作是個很神奇的過程:"寫作類似於自我複製。這種把自己的影子呈現在自己面前的感覺就像創造了第二個自我。一般大家都是創作了一個理想的自我。" 和現實的自我彼得‧呂姆柯爾夫卻做了一輩子的抗爭。他身前備受失眠和恐懼折磨。他曾自稱"易碎的存在體"。

白話大事

女作家烏拉‧哈恩說呂姆柯爾夫是她的榜樣:"他既從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大題目,亦不需要吸引眼球的花哨辭令,但是他卻能講出最好的故事。"德國文化部長貝爾恩德‧諾伊曼說:"德國失去了一名有著大智慧的作家,一名頂級詩人,一名投身政治,筆觸犀利的編年史作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