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專家:中美貿易戰不單是貿易問題

苗子
2018年9月24日

符茲堡大學教授費多麗認為,中美貿易戰並不單純是貿易問題,否則雙方能夠通過具體措施予以解決。她觀察到,中國內部對於該如何應對,有非常激烈的討論。

https://p.dw.com/p/35Pav
China USA Donald Trump & Xi Jinping | Treffen mit Wirtschaftsführern in Peking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Reuters/D. Sagolj

德國之聲:中美貿易戰讓中國經濟受到多大程度的削弱?

費多麗(Doris Fischer):目前還很難量化。有兩個原因。

首先,中國經濟本來就在某些領域有所削弱,已經有段時間了。因此很難區分,哪些問題是中國本來就有的,哪些是與貿易戰有關的。

舉個例子:去年底以來,為解決中國企業債和地方債的問題,中國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和銀行政策,這當然也對經濟產生剎車作用。

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首當其沖

我上周在北京,與一些決策人、經濟顧問、經濟學者交談。很明確,貿易戰產生明確的影響。首當其沖的是中小企業以及出口企業,首先是民營企業受到影響,因為他們沒有緩沖的手段,而且利潤很薄。

這些企業是全球產業鏈細分化的一部分,利潤空間很小。現在關稅上升,他們第一個感覺得到。北京也瞭解這一點,並有些緊張。

另一方面,我們也觀察到,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經濟政策並不特別扶持中小企業,而是扶持國企。因此也很難說,中小企業的困境是受到哪方面的具體影響。

不過,人們已經認識到這些後果,也有所擔心,因為這與就業崗位有關。如果人們發現失業率上升,會有怎樣的社會影響。

跨國企業在觀望

另外一個受到貿易戰影響的群體是跨國企業。一部分是在美國生產、在中國銷售的企業,一部分是在中國生產,然後再向本國或第三國出口的企業。目前這些企業還在對產業鏈進行初步的調整,並觀望這場貿易衝突將持續多久。倘若將來仍無法達成談判結果,這些企業可能會轉移產業鏈。那麼對中國的影響會更明顯。

Doris Fischer
Doris Fischer圖片來源: DIE

德國之聲:您提到私有經濟領域,在中國也有自由派經濟學者提出,中美貿易衝突實際上是一個推進改革的好機會。

費多麗(Doris Fischer):對,我也多次聽到這樣的說法:10年後如果一切都好,我們要感謝川普施加了這樣的壓力,促使中國政府推行了改革。

有這樣的可能性,但我覺得最多只有50%的可能。問題是,多年來我們一直期待中國政府能大舉改革,但沒有看到那麼多。儘管有一些改革,但很緩慢,是一步一步的。有許多改革是宣告,而沒有真正落實。

另一方面,即便中國政府想要這樣做,也一定會考慮到:不會讓人覺得這些改革是在美國的壓力下做出的。

最後結果如何,目前難以預料。原本人們期望今年年底會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慶祝改革開放40年。

但我擔心,或許政府說現在必須堅持、防守或者說採取反擊,意思是我們必須發揮我們的優勢、集中精力在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上等等,必須挺過難關,現在我們不是要改革而是要倚靠國家。這也是有可能的,這樣的立場可能會贏得更多支持。

在中國的確也有很多經濟學者,包括為政府提供咨詢的人,認為川普的施壓會促成改革。不過,也可能不是這樣的結果。

德國之聲:您覺得,中美這場貿易衝突的實質是什麼?

費多麗(Doris Fischer):首先,對一些人來說,當然是美國對中國的感知--這場貿易戰是美國先發起的。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美國不斷累積了一些與中國談判、包括貿易也包括補貼、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沮喪感。

其次,中國政府的一些經濟政策上的宣言,令美國感到驚嚇。特別是所謂中國製造2025中的工業政策和補貼承諾受到批評。

不過,真正令美國受到驚嚇的是:中國希望在2025年達成一定目標,在2049年躋身發達工業大國,在產業鏈中不再作利潤微薄的世界工廠,而是成為科技領頭羊,在工業產業鏈中佔據主導地位,也就是現在美國在許多領域所作的。

所以,這樣一個宣言:我們要在2025或2049年與美國和其它工業國家平起平坐,在美國敲響警鐘:他們說,好,但是用什麼樣的措施?是公平的?是我們能承受的嗎?中國的政治制度不同,如果平起平坐,那會出現制度的競爭。

再就是,在美國看來,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這與我們德國人不同。我們已經習慣於經濟上強大,但軍事上不一定。但美國的軍事和國際影響力、在世界和平中的作用與其經濟實力緊密相關。那麼,如果中國在經濟上宣告將平起平坐,但其政治制度並不改變,那意味著什麼?

Symbolbild Handelskrieg USA und Chin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hromorange/C. Ohde

不單是貿易問題

這樣讓中國人如何避免這場衝突變得很難。

因為,如果這就是個貿易問題:比如中國的貿易順差或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那相關人員是願意談判的,也有解決措施:我們現在ABC三步走,然後很可能是有效的。

但如果美國說,你們要收回中國製造2025戰略,那中國就會說:這不行。這是干預我們的經濟政策。這是我們百年國慶的目標。我們不能接受美國說,你們不能有這樣的雄心。這是中國的明確立場。

等待中期選舉

現在,中國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美國中期選舉後會不會有所變化?那時我們可以再談。我們是不是應該堅持到那時候,先保持相對低調?是不是應該有所克制,不讓情緒過於高漲,然後再看?

如果到時候正常化了,那麼儘管有所損失,還是能走出來。如果美國真的堅持這樣一個規模巨大、在中國看來無法忍受的路線,那就必須真地考慮新的進一步的措施。

這是我的詮釋,目前中國如何應對。必須指出,現在在中國就如何是正確的行動有很多的討論。因為有人說,這場衝突是中國自身的問題。如果我們在國際上不這樣亮相,原本就可避免這樣的事。有人說,我們一直就說需要改革,否則對中國經濟也不好。也有人說,決不能允許美國這樣對我們。

中國媒體未必會這樣明確地報導,必須從字裡行間去閱讀。上周,我在北京與智庫、與政界關係密切的人士談論,很明顯,存在這樣一場非常激烈的討論。

德國之聲:德國該採取何種立場?

費多麗(Doris Fischer):這也很難。我們希望不要繼續激化,出現最糟的局面。否則,德國將不得不站隊。我們與兩國都有緊密的經濟關係,這不符合我們的利益。

此外,我覺得應避免在言辭上過激。

我們能夠以就事論事的方式,向中國人表明,在許多點上,比如過去談判中的沮喪,我們與美國是一致的。但我們不贊同美國的處理方式。我們認為應加強世貿組織而不是予以削弱,來解決衝突。

我在中國多次就事論事地解釋了這一點。對方立刻就收到了訊息。沒有出現負面的感受或者情緒的激動。

(以上採訪有所刪減)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