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對拉美興趣重燃

2013年4月20日

先冷落,再熱捧:拉丁美洲對德國工業的原料供應日顯重要。德國展開與中國、加拿大及美國資源開采的競爭。

https://p.dw.com/p/18GCF
圖片來源: PROCHILE

(德國之聲中文網)智利的銅和鋰、巴西的鐵礦石和秘魯的黃金:在原料供應方面,德國工業愈加注重南美。德國政界和商界也因此希望加強與新興國家和地區的合作。

德國魅力攻勢開始於今年年初: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年一月出席了在智利聖地亞哥舉行的歐盟和拉美峰會,意在促成一種新的平等的夥伴關係。到目前為止梅克爾對拉美的興趣似乎並不濃厚。自其2005年上任以來,她僅訪問過拉美一次。事隔三個月後,又一次高峰會議舉行:本周在柏林召開的第十三次拉美會議。

開采投資不手軟

智利和巴西同屬世界上八個最重要的採礦國家。它們與加拿大、美國、澳洲、南非、中國和俄羅斯總共生產的原料佔世界總產值的一半。 "除了智利和巴西以外,目前秘魯也很吸引人,因為它們都是具有極高原料潛力的穩定國家," 德國原料機構(DERA)負責人布霍爾茲(Peter Buchholz)解釋說。正是因為部分原料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所以政治穩定是原料市場的關鍵因素。

拉美的原料開采欣欣向榮--尤其是金屬:除了銅、鋰和鐵以外,這片大陸同時蘊藏著豐富的鋅、鉛以及錳、鉻、鎳和鉬等用於鋼材精加工原料的資源。據德國原料機構統計,目前全球25%的投資資金都流入拉美地區,用於發現新的原料儲藏地。全世界只有北美獲得更多的投資,約佔26%。布霍爾茲繼續解釋:"只有15%的全球勘探支出投在了非洲大陸"。 "這些數字顯示拉美對採礦及勘探領域的重要性。"

2012年11月德國公司在德國工業聯合會(BDI)的一項調查中表示,巴西、中國和美國是三個最重要的的原料供應國。智利和墨西哥也躋身前十。

Infografik Rohstofflieferanten
德國原料供應國前三:美國、巴西、中國
Angela Merkel mit Enrique Pena Nieto und Sebastian Pinera in Chile
梅克爾會晤墨西哥總統培尼亞涅托(左)和智利總統皮涅拉(右)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奮起直追

然而,德國必須在資源競爭中奮起直追。 專家布霍爾茲表示:"德國依賴於現行的國際原料市場。" 德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加拿大、澳洲、美國、特別是中國。中國已成為巴西、智利和厄瓜多爾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並在該地區大力投資開采。由於20世紀90年代原料價格下跌,大型德國礦業公司紛紛撤回。直至2003年,他們才開始試圖收復失地。

由於缺乏進取心,許多資源對德國公司來說是純貿易產品。他們對價格的影響力也因此相對較少。根據德國聯邦地質研究所稱,2011年的價格較前幾年上漲約25%,儘管每年的進口量幾乎一樣。

德國工業聯合會的調查顯示,61%的受訪公司希望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大型德國康采恩如蒂森克虜伯、拜耳、博世、大眾和寶馬等公司已在一年前共同簽訂了原料聯盟。游說團體的努力已初見成效。自今年年初以來,聯邦政府保證增強原材料資源項目的信用擔保。另外,所謂商品生產國的夥伴關係,就是要撮合潛在的商業夥伴,並為與德國公司簽訂合同而創造條件。

危及人類和環境

然而,非政府組織對全球搶購資源的現象持懷疑態度。 "採礦導致河流、地下水和空氣不斷受到污染," 天主教救援組織米索爾(Misereor)的總負責人施皮格爾(Pirmin Spiegel)批評說。該組織與"為世界提供麵包"組織合作完成了一項名為"從礦石到汽車"的研究 ,並提交給去年秋天舉行的全球政策論壇。 該研究記錄了原料的開采條件和供應鎖鏈。

鑑於開采活動侵犯人權和勞工權利,此項研究的發起者要求加強對開采公司的控制力度。 "聯邦政府和歐盟應勒令公司履行披露現金流量及原料原產地的義務","為世界提供麵包"的主席韋策爾(Cornelia Füllkrug-Weitzel)說道。人權和環保是可持續原料政策必不可少的基本指導方針。聯邦政府也應在其外貿需求和與原材料夥伴關係的談判中以此為基準。

Brasilien Ölplattform P-26 Petrobras
巴西擴大石油開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作者:Astrid Prange 編譯:安靜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