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10810 Richtig Lernen

2010年8月12日

不上課的日子並不永遠等於不學習的日子。對德國許多大學生來說,現在正是需要抓緊學習的時候,因為考試在即。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備考呢?一位德國教授專門為此出版了一本書。

https://p.dw.com/p/OjYR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在回答如何更有效率地準備考試時,德國大學生們的回答可謂五花八門:

"我最喜歡的學習方法是用卡片,拿著卡片跟我自己討論。儘管這看上去有點怪怪的,但卻是有用的。我從小學5年級開始就是這樣學的。"

"跟朋友們一起學。我們自己做筆記。總結,複習。"

"我試著把書背下來。"

"喝很多水,這就足夠了。"

條條大路通羅馬。科隆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更好地學習》一書作者馬丁‧舒斯特(Martin Schuster)也明白這一點。他指出,多數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準備考試的階段特別高,有時候甚至太高了,

"有時候是個熱情過度的問題,也就是說,學生有很高的熱情,卻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我認為關鍵的問題在這裡。所以應該去瞭解怎麼學習才是正確的這方面的相關訊息。"

有人依靠條理 有人需要壓力

一個學習方法是否正確,最遲在考試後就可以知道了。女學生卡洛琳‧杜裡希(Carolin Duerig)正處於準備大考階段。她覺得應該有條有理地來準備,"因為我正在準備畢業考試,我每周學習6天。因此,我基本上按一個學習計劃表來學。也就是說,我在每周開始的時候就準備好,我接下來要怎麼學。"

馬丁‧舒斯特也認為,一個這樣的學習計劃是有效學習的一個好戰略。但考試的準備並不是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這麼容易的事情。"學習的成就通常也是跟生活的成就聯繫在一起的。人們當然擔心,這是否會成功,這是否不會成功。"

一種對學習的恐懼使一些學生不敢投入學習,浪費了許多時間,直到沒有很多時間了才全力以赴。但是,學心理學的女學生莉阿‧坎佩爾曼認為,有些人恰恰需要這樣的時間壓力,"其他人在考試前兩個月的時候就坐在圖書館裡了,可是我就是不行,我還不在狀態。也就是說,對我來說,時間壓力也是一個動力。"

Zentralabitur in NRW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學習方式與文化差異也有關係

怎麼學習,也跟學習者的習慣或者文化背景有關。舒斯特說:"在阿拉伯文化圈裡,人們主要通過背書來學習。背誦古蘭經等。他們非常重視背誦,在我們文化圈,要求按意義來學習,有推理地復述,這樣的學習方法他們還需要去適應,去練習。這是特殊的,不同年齡的人進入這個文化圈,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年齡段的人會對此不知所措。"

馬丁‧舒斯特在他的《更好地學習》一書裡對如何正確學習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比如他指出,把學習材料分割成一個個小單元,集中注意力去閱讀,然後提出問題來解答,或者由自己來解答,或者跟朋友們一起。閱讀只具有一種表面的作用,直到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有關學習材料了,才能夠在考試的時候更容易地把所學掏出來。這對全世界所有的學習者來說都是一樣的。

"圖文並茂"有助提高學習效率

此外,馬丁‧舒斯特還有另一個好點子,"學習配有插圖的材料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更容易,通過這些材料,可以展開想像,因而可以使學習變得更容易。學習中在腦子裡把材料化成思想地圖,用圖畫來豐富材料,把純文字的結構引入一個有空間感的結構,變成圖像化的呼之欲出的符號,是很有效的。"

"思想地圖"用英語說叫"Mind Maps",從一個中心概念畫出通往其它領域的一根根線條來,最終就形成了學習材料的一幅正確圖畫。以這個方式或者其它方式學習了考試材料後,考試就到來了。在這個日子裡,許多學生的心情會變得特別緊張。對此,舒斯特教授也有一個建議:"有利的做法是做一些運動,不要太多地去想學習材料。如果在臨考試之際再次去閱讀相關材料,再次把那材料的具體方面喚入到腦子裡來,就會把腦子固定在這些內容上,這些內容就會覆蓋掉其它內容。特別有利的做法是,在考試開始前的幾個小時裡不要再去想那些材料,最好做一些運動,從而減少緊張激素。"

作者:Donate Ritter 編譯:平心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