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洪堡,台北杜聰明

苗子2006年10月5日

德國洪堡基金會是一個享譽世界的學術基金組織。去年的諾貝爾獎得主中,有5位曾經是洪堡獎獲得者。成立53年以來,洪堡基金已經向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兩萬多名學者頒發了研究獎學金和獎金,專業範圍遍及各個領域。這其中有50多人來自台灣。

https://p.dw.com/p/9CsI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圖片來源: DW

9月27號,洪堡基金和台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在德國波昂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設立一項 「杜聰明-宏博研究獎「,通過這一獎項的交互頒發,德國的學者專家也將有機會獲獎並來台灣進行學術交流。

中國台北駐德國代表處代表謝志偉就是1992年到93年的洪堡研究獎金學者。「我去年接受我們總統任命來這邊當台灣處的代表之後,我的想法就是,以我和德國的關係,和洪博的關係,我也知道,宏博是一個非常開放,非常有水準的基金會。所以,我來的第一件事情,其中就希望在學術這一塊—這是完全不牽涉到政治的—有一個實質性的發展和交流。宏博基金是一個國際性的基金會,台灣也可以透過這個網路進入這個國際學術交流的平台裡面。當然這個時候,你的實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展現的方向。」

謝志偉當年主修德國文學,曾經兩次獲得德國頒發的研究獎金,第一次是獲得了簡稱DAAD的德國學術交流協會獎學金,第二次就是獲得了洪堡研究獎金。回台灣後,他曾擔任洪堡基金台灣聯誼會的執行幹事。他介紹說,最早獲得洪堡獎金的一位台灣女學者如今已經80多歲了,獲獎已經是近半個世紀以前的事情。

台灣方面這次所提供的杜聰明獎是從1995年開始在台灣頒發的,但得獎者過去僅限於台灣人。這次的合作使得杜聰明-宏博研究獎成為台灣的第一個國際性學術研究獎。杜聰明生於1922年,是台灣醫學界的先驅和泰斗,一生不僅獲得極高的藥理學成就,而且濟世救人無數。這個獎項因此用他的名字來命名。

據介紹,杜聰明獎金還準備在未來頒發給其他國家的學者,但德國是第一個合作夥伴。很長一段時間裡,台灣學術交流的重點都是美國。謝志偉說:「如果所有的重點都到美國去的話,那麼我們可能會忽略掉歐洲這一塊。他們在各個領域裡面對我們是很重要的。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好了,拿高速鐵路來講好了,他基本上不到美國去取經,而是到德國,法國也有競爭力,或者是日本。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各國發展的重點,發展的方向,傳統上關注的重點不一樣。」

洪堡基金會經費主要由德國政府資助,通過聯邦外交部的文化經費中專項撥給。洪堡基金會秘書長舒特博士說:「我們和許多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合作協議,包括亞洲國家,比如說在中國與中國科學研究院的合作。我們認為,應當把聰明的頭腦聚集在一起,為他們提供一個彼此合作的機會。這是洪堡基金的理念,我們相信,不論在世界任何國家,這個理念都是被接受的。」

據介紹,杜聰明-宏博獎並未設定專業領域,但是,在納米科技,航天領域,能源和環保方面可能會有第一批獲獎並來台灣交流的德國學者。台灣國科會表示,將會繼續推廣這一國際獎項,爭取與其他國家如英國,法國等建立類似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