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現象:經濟增長無助於降低失業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8月6日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向上修正了德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該組織認為,德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為1.5%至2%。

https://p.dw.com/p/5PZR
德國的舉業率低同人工成本高有關圖片來源: BilderBox

這一增長主要基於實力強、富於創新的出口領域的成就,不過,同一時期,德國的國內消費仍然相當疲軟。況且,經濟增長本身並不足以戰勝德國嚴重的失業狀況。有關這一點,也得到經合發展組織內德國專家烏爾策爾的證實。

烏爾策爾說:經濟增長能創造就業機會,這話只說對了一半。而另一半同樣非常重要,即與就業相關的框架條件必須改變。就業率提高,反過來又刺激經濟的高速發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認為,提高就業率同時意味著重新調整就業市場,取消官僚主義設置的障礙,比如在創建公司時遇到的手續困難。就業的成本要降低,德國排名世界前列的薪水副加費用已經到了非降不可的緊要關頭。

烏爾策爾說,關鍵之處不在所得稅。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德國就業者以及僱主交付高昂的社會福利份額。但現在的問題是,怎樣減輕或是降低這類賦稅?德國福利制度的改革必須繼續下去。目前進行的退休金以及衞生健康體制的改革已顯示出積極的步驟,但人們不能在這裡停滯不前。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德國專家還認為,德國政府倡導的改革方針指明了正確方向,改革必須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清理國家財政以及取消補貼都應該進行。同樣重要的還有,如此重大的改革必須在全社會達成共識。正是在這一點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認為德國還存有相當大的不足。對此承擔責任的不僅是聯邦政府,同時也包括反對黨。正是反對黨在聯邦參議院否決了一系列政府提出的改革方案。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