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磁浮發令槍響為中國鼓勁

亞思明 綜述2007年9月25日

德國境內終將誕生第一條商業用途的磁懸浮路段。據德新社報導,巴伐利亞州政府與起決定性作用的工業夥伴已就這條從慕尼黑機場通往市中心的磁懸浮項目實施問題達成協議。據慕尼黑州總理辦公廳證實,具體細節將由巴伐利亞州長施托伊貝爾及經濟部長胡伯在周二上午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進一步透露。

https://p.dw.com/p/BjYD
千呼萬喚始出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磁浮塵埃落定

迄今為止,備受爭議的磁懸浮計劃因經費問題而長期擱淺。至今尚有1億6500萬歐元的資金短缺不能到位。預計項目總造價將達18.5億歐元。批評者指出,費用評估是在5年前的基礎上做出的,實際情況很有可能超出這個限額。德國聯邦財政部長施坦布呂克表示:「這個項目一定會大大超出預算,不可能僅僅停留在18.5億歐元。」施坦布呂克同時強調,聯邦政府不會為超支的部分買單,「施托伊貝爾必須清楚,聯邦政府只能支付18.5億歐元的50%,即9.25億歐元。」

基民盟黨團主席赫爾曼(Joachim Herrmann)稱磁懸浮項目的最終落實意味著巴伐利亞極大的勝利。「磁懸浮不是施托伊貝爾的面子工程,而是一條具有地區、國家和國際影響力的、反映交通政策和先進科技的重要線路。」巴伐利亞社民黨則譏諷磁懸浮問題的拍板釘釘實際上是送給即將離任的施托伊貝爾州長的一份告別厚禮。

近5年以來,素有「未來交通工具」之稱的磁懸浮列車只在遙遠的中國付諸商業營運。全長30公里的上海浦東高速線路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一條商用磁浮示範專線,而輸出此項技術的德國在應用方面卻遲遲不見行動。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數條磁浮路段相繼進入洽談階段,其中包括魯爾區專線、漢堡—柏林線路。但最終懸而未決。慕尼黑機場線路的浮出水面因此而更具突破性意義。

滬杭磁浮懸而未定

Transrapid Zug Maglev in Schanghai China
圖片來源: AP

與此同時,德國磁浮線路的一聲發令槍響也給中國送去了「好消息」。同濟大學鐵路研究院的張蓀(音譯)教授表示,在過去的一年裡,中國人曾對高速磁浮列車的安全性產生了懷疑。去年9月發生在德國下薩克森州的、造成23人死亡的磁浮試驗路段撞車事故,以及上海磁浮列車車載蓄電池故障導致的火警事故給磁浮聲譽投上了一層陰影。很多中國人不禁問道:「如果真是值得驕傲的高新技術,為什麼德國人自己不用呢?」

目前,全長175公里、造價約350億元人民幣的滬杭磁浮路段談判項目被束之高閣,就連負責此事的西門子和蒂森克虜伯集團的工作人員也一籌莫展。據悉,德國開發商與中國營運商之間的對話卡在價格變通和技術輸出這兩個關鍵環節之上。儘管其間雙方又有讓步,但沿線居民的強烈抗議又令談判難以為繼。目前北京方面的環保專家正在展開調查論證,但消息人士指出,截至今年10月十七大召開之前,事態不會有任何進展。而遙遙無期的馬拉松洽談令原定2010年前完工的磁懸浮鐵路項目前景愈加渺茫。

即便是一向樂觀的世博會組織者也開始對「懸」在談判桌上方的利益拉鋸表示懷疑。世博會總設計師Siegfried Wu表示:「除了磁懸浮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其它選擇。」最具競爭力的第二號方案是滬杭高速鐵路項目。據上海一位參與磁懸浮項目的專家表示,如果滬杭高速鐵路搶在磁懸浮之前動工,那麼磁懸浮項目很可能將被取代,「畢竟,目前滬杭之間一條高速客運線路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