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穆斯林女性的一塊紅布

Alexandra Jaretzka2007年7月25日

9•11事件以來,穆斯林婦女的頭巾在德國公眾眼中就成了一塊觸目驚心的紅布。這種用來標誌自身宗教信仰的裝束在土耳其女大學生和教師中間卻是禁止的。頭巾已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頭巾,而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以及深受壓抑的女性特徵緊密相聯。因此,在宗教自由、男女平等以及伊斯蘭婦女融入問題上,頭巾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並且影響到職業生活。戴頭巾的穆斯林女性如今很難找到符合自己教育程度及事業期許的工作位置。

https://p.dw.com/p/BM2E
矇住雙眼也矇住了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今年32歲、來自杜伊斯堡的女穆斯林薩特(Elif Saat)實屬少數的幸運兒。儘管她頭戴圍巾,依然能夠在杜伊斯堡郵政銀行擔任財政經理。當年當她初涉職場的時候,人們對待頭巾的態度遠比現在溫和。她說:「我在這個位子上幹了13年。平心而論,我認為自己是成功的。我接受過銀行業務以及金融服務方面的培訓,個人能力是當年最重要的考核因素。在過去的13年間,我的職業生涯可謂一帆風順。」

薩特是生活在德國的160萬穆斯林婦女中的一員。她們嚴守戒律,並且受過教育,保留頭巾裝扮完全是出於自覺自願。但不是所有的穆斯林女性都像財政經理薩特這樣幸運。自2001年9‧11事件之後,德國公眾對待頭巾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切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有關的事物都成了眼中釘。其中當然也包括頭巾。

德國的一些聯邦州,如巴伐利亞、巴符、黑森以及北威州引入了禁止穆斯林女教師佩戴頭巾的法規。對於伊利馬茲(Zehra Ylimaz)來說,這個規定不亞於一聲晴天霹靂。她學習過日耳曼文學、英語、教育學和基督教神學,一心想從事教師行業。她說:「我並不是生來就戴頭巾的。做出這個選擇還是上大學以後的事情。我生於一個新式家庭,整天穿著迷你裙、牛仔褲到處亂跑。但生活中總像是少點兒什麼。那個時候,我對伊斯蘭宗教一無所知,經過一番研究,決定以此為信仰。我的母親不戴頭巾,直到今天,她還是反對這個。我沒想到自己的信仰,或者頭上的頭巾會對事業發展造成阻礙。」

如今,伊利馬茲活躍在杜伊斯堡某市區的穆斯林聚會所。每天,她都會遇到年輕的穆斯林女子,儘管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依然找不到工作。她說:「我認識一些年輕女子,她們接受過牙醫助理培訓,現在卻賦閒在家,成了家庭婦女或者全職母親。她們找不到工作,哪怕是去麵包店打工,別人都不要戴頭巾的。」

形形色色的頭巾禁令讓許多穆斯林婦女深感自己遭到了社會的排擠。伊利馬茲認為,這種負面經驗往往惡化了她們與社會脫節的狀況,轉而投身於極端保守教派的懷抱。「人們引入頭巾禁令,為的是預防激進主義和原教旨主義。但是結果適得其反。原教旨主義者就有理由對她們的女兒說:你根本不需要上什麼學念什麼書,反正你也當不了教師。」

據康納德‧艾德諾基金會去年所做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90%的穆斯林著頭巾婦女的所思所想與普通德國婦女並沒有什麼不同。其中大多數人非常看重事業上的自我實現。她們並沒有把自己定位在灶台鍋邊,希望丈夫幫忙分擔家務,而自己能在職業生涯中多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