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經濟發展預測,如果如果還是如果

托馬斯-克時林2003年1月30日

經濟部長克萊門特周三向內閣部長們提交的報告確切地說算不上經濟發展預測,將之稱為奮斗方向似乎更為貼切。其實在德國專門從事經濟預測工作的已經有不少公共機構。然而這一工作竟變得越來越像霧裡看花,水中撈月,無法把握,沒個實底。

https://p.dw.com/p/3DlM
如墮五裡霧中-經濟部長克萊門做年度經濟發展預測報告圖片來源: AP

克萊門特向內閣提交的報告實際上是聯邦政府為自己制定的一個奮斗目標,是政府認為在前提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可以實現的一個目標。比如如果經濟主體節減開支,如果工會推行溫和的薪水政策,如果各種法令和改革措施如政府所望,發揮正常,如果國際局勢不至於太糟糕等等等等。

然而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多的「如果」,因此這個目標也就失去了它的約束性,而同時增加了隨意性。這也就是它每年只能贏得公眾關心兩次的原因:一次是在它公佈時,另一次則是在年終。就此我們可以請大家作個的回憶。去年財政部長埃歇爾曾預言,德國的經濟增長率為百分之二點五。可實際上呢?德國的經濟增長率只達到了百分之零點二,僅僅從停滯發展的界線擦邊而過。

當然政府總是能夠找到各種各樣推卸責任的藉口,唯獨不想檢討自己:世界經濟疲軟?制約經濟的因素就該是那個叫喬治-W-布希的人,不是嗎?布希對伊拉克發出的戰爭叫囂使世界經濟陷入了從未有過的觀望狀態,各種投資決定推遲,原油價格飛漲,通貨膨脹。而美元疲軟又使歐洲的出口商們雪上加霜。

難道所有的這些理由就應當和可以是德國無法達到其預定目標的理由嗎?當然911事件是個因素,當然美國大公司造假醜聞又破壞了人們對資本市場的信任,企業的對外籌資更為困難,而投資又急劇萎縮。缺乏投資又直接影響了勞動崗位的創造。但是話又說回來,其它國家不是也一樣遇到了這些問題嗎?人家怎麼就能比德國更好地處理這些問題呢?

不論怎麼說,克萊門特還是有一點值得人們稱道的:他沒有粉飾太平,做到了務實。剛剛上任了100天就修正了政府的經濟預測目標,拉下了經濟增長預測指數,推上了失業率的數字。

克萊門特部長的打算其實還是還不少的:比如改革勞動市場,改革醫療衞生體系,促進中產階層發展等等。就連勞動法他也想動一動。比如他有關放寬小型企業人員解僱保護條例的見解,這些都可以顯現克萊門特的雄心壯志。

克萊門特說:在德國應當實現比有些人希望的更多的改革。有意思的是,他的這番話並不是針對反對黨基民盟說的。克萊門特所指的正是他黨內的一些同志,指的是其黨內的工會派,指的是那些對他的務實的經濟政策持懷疑態度的人,指的是那些將整頓勞動市場和使勞動市場彈性化措施視為削弱福利國家基礎的一些人。

眼下克萊門特必須首先清理自己的陣營,而且行動得快。去年10月政府還有第二個機會來證實自己的能力。但如果再這麼下去,第三次機會是絕對不會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