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記者上海筆記:老外騎車是一大怪

Kristina Reiss2007年9月17日

萊斯女士在給德國之聲寫的第二篇上海隨筆裡,描述了作為大鼻子老外在上海騎車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經歷。為什麼老外在中國騎自行車別人就看不懂,看不慣,她覺得很難理解,也很有趣。

https://p.dw.com/p/Bgq0

上海的交通混亂不堪。疊著幾層穿越城市的高速公路,在上面行駛著,可以毫不費力地看到一些摩天大樓的十層裡面的景象,假如這些大樓不是裝著反光玻璃的話。不要命的駕車人,自行車手,摩托輕騎馭者從所有的方向湧來。高峰時,這個城市的許多許多交通針眼裡水洩不通。許多人為此生氣,憤怒,因為從A到B的時間比平時不知道要長多少。要不就買輛自行車,自己鑽縫去。我就選擇了後者。而我的選擇讓許多人不能理解。我的中文老師:「自行車?你?為什麼要這樣?」一名英國同事:「坐計程車在這裡是很便宜的。」另一位:「您沒有司機嗎?」

無數怪笑的臉

在上海,誰要有錢,就不會自己倒騰腳。差一點的也騎著帶電馬達的助動自行車,或者輕騎,要不就坐公共汽車,地鐵,或者計程車(地位從前到後升級)。所有中國人的夢是擁有一輛自己的汽車。誰擁有了,誰就成功了。而自行車則位於所有交通工具的最底層。「大鼻子」騎自行車的景像在這裡是極罕見的,所以,行在路上的人看到竟然有西方人騎著自行車在街上行進,都非常的驚訝。

我的車上第一周有以下見聞:有兩輛自行車差點撞上汽車,因為他們讓騎著車的我震住了,沒看見對面來的汽車;有一個年輕男人看到我時是那樣的驚訝,以至他錯過了靠站的公共汽車;此外,還有無數震驚的、怪笑的臉。

騎車人地位低下

騎著車找住房是個失敗的經驗。房屋經紀人小姐看到我在她的面前跨下車來,話裡面有另外一種調子:「噢,您有輛自行車。」實際上她想說的是:「噢,你肯定是瘋了。」那套住房真的很漂亮,但我們沒有得到。經紀人忽然告訴我們,該住房已經出租了。

一個生活在上海的瑞士生意人每天都騎著車到辦公室去。有一天,他告訴我,他的女秘書由於這個原因而辭了職:因為為一個騎車上班的老闆幹活,她覺得是無法忍受的。

家的感覺

儘管如此,騎車在上海是一種能夠向前行進的交通模式。自從我開始騎著車穿越這座城市以來,我更有了一種在自己家裡的感覺。因為,當你跟20個同樣騎車的人結成團伙穿越一個有12條行車道的十字路口的時候,你會有一種不可能更貼切的互相歸屬的感覺。

此外,終於可以做很久以來夢寐以求的事情了:野蠻地按著鈴把行人從橫道線上擠開,殺出一條通道來(「強者勝」的原則在這裡同樣通用);紅燈時逆向穿過馬路(當然要看清來往的車輛),禁止向左拐的地方儘管向左拐。當然了,這些是需要以練習為基礎的,也需要適應同樣騎車的不認識的同伴們的野蠻習慣。

然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輛功能有效的自行車。剎車也許不那麼重要,但一隻響亮的鈴是一定要按得動的。鈴的使用率比剎車要高十倍。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