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跛腳世界出口冠軍?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0月25日

今年以來,德國出口名義增長9.5%,達到7250億歐元,進口同比增加大約6.5%,達到5670億歐元。德國外貿佔全球總量的10.3%,再度蟬聯世界冠軍。不過,外貿紅火,內需疲軟,-這一老問題迄今困擾德國經濟。

https://p.dw.com/p/5lV2
德國漢堡港貨櫃码頭是德國外貿紅火的象徵圖片來源: AP

德國今年的出口總量超過美國和日本,繼去年之後,再度蟬聯世界冠軍。這當然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成就-百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全球10%以上的出口量。而且,外貿盈餘1580億,超過以往任何時候。這是德國經濟具備強大競爭力的證明,畢竟,德國產品,不論是汽車、機床、電子還是化學產品,常常要比其餘競爭者的產品昂貴。保證品質是要花錢的,但這錢花得值,不論是在投資還是在消費品上,道理都一樣,尤其是,德國產品有著優異服務的依託。

恰恰是在過去幾年的蕭條期,許多德國企業加強了在外國的投入。它們在國外建立了銷售和服務網點,有些還在當地建立了生產基地。而後者非但未使國內的生產變得多餘,反而還是一種推動。今年以來,德國出口增長了大約9.5%,這就毫不奇怪了。德國大宗貿易和對外貿易聯合會預計,2005年德國外貿將再度增長7%以上。一言以蔽之:德國在全球貿易上所佔份額的增加是超比例的。

然而,外貿成就儘管驕人,但這並不是真相的全部。因為,許多打著「德國製造「標籤的出口產品內有著許多進口零件,它們要麼是採購來的,要麼就是來自出口廠商在國外所設的生產基地。尤其是薪水成本高的零件來自進口。德國現在是開發、設計、融資、市場營銷、後勤和服務的基地。正是在這些領域,價值創造出現增長。

這裡有兩個因素尤其明顯。其一是大歐洲經濟區、歐盟和歐元區的突出意義。外貿出口的一半進入工業高度發達的鄰國。其二是,極力爭取縮小與傳統工業國之間距離的那些國家表現不凡。這些國家包括部分已被接納加入歐盟的中、東歐國家,以及亞洲新興工業國。

問題是,德國景氣引擎是單腳前進。出口紅火,但投資尚未帶來成效,個人消費處於停滯狀態。景氣引擎跛腳而行的原因是,人們的情緒要比實際狀況糟糕,人們缺乏樂觀和信心,對自己的優越之處缺乏信任。悲觀、自我懷疑和猶豫情緒的產生當然有其原因,比如,高失業率、可以預期的養老保險體系的危機、企業和雇員在賦稅和社會保險費方面的負擔等等。但是,它們本來該成為一種摧人向上的刺激才對。普遍的悲觀情緒是國內景氣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應當是歐洲的經濟引擎。然而,與此相反,雖然外貿強勁增長,德國經濟在總體上卻蹣跚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