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媒評大眾「柴油門」

李魚2015年9月24日

大眾監事會周三在舉行了6個小時的秘密會議後召集了緊急記者會,並當場宣佈大眾總裁文德恩辭職的消息。一天前這樣的傳聞已見諸媒體,但被辟謠。而事實果真如此之後,德國媒體也就不再驚異。

https://p.dw.com/p/1GcNl
Deutschland - Volkswagen Martin Winterkorn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S. Gallup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焦點》雜誌就大眾公司的最新發展評論道:

"現年68歲的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因汽車尾氣醜聞在美國受到追擊。大眾公司監事會的會議從清晨9時開始,一直沒有結果,而這恰恰令人生疑,即文德恩除了辭職別無選擇"。"監事會臨時主席胡伯( Berthold Huber)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在這裡要明確表示的是,文德恩博士先生對尾氣值作弊一事絲毫不知情。'"

"汽車問題專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認為文德恩辭職是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但這一步還理應邁得更早些,無論如何,這是重要的一步,接下來還有待於邁出更多步伐。'""但就文德恩對尾氣測試作弊事宜會一無所知的說法,杜登霍夫表示懷疑。他說,溫德恩曾擔任技術開發的主管,而大眾每個新型發動機都必須由技術開發部批准放行後才投放到世界各地。因此,'文德恩聲稱對特意安裝的軟體不知情,對我而言不可想像。'"

四個問號

Deutschland VW Skandal Aktienverluste an der Börse
醜聞曝光後,大眾股值暴跌圖片來源: Reuters/R. Orlowski

《焦點》在另一篇評論中指出,即便文德恩走人,仍然有四個問題沒有得到解答。它們是:第一,究竟應該由誰來為尾氣作弊事件承擔責任?"作為公司總管文德恩站出來承擔'殺頭'之罪,但他是這一騙局主謀的猜測,卻不大可能。誰是這一毒招的始作俑者,而且將之貫徹執行,這一問題,大眾總管不得不直面以對。" 

第二,文德溫對什麼知情?"文德恩能夠將大眾發動機親手拆了再組裝起來,如果監事會主席胡伯說溫德恩對尾氣作弊不知情,這樣的說法會是真實的嗎?"

第三,大眾為什麼沉默了如此之久?"大眾公司兩年前就知道美方對測試數據起疑,因為那裡的實驗室數據同實際測試的數據有差距。2014年5月,該事已經有案可查,當年12月,在美國已有汽車為此而召回檢修,儘管如此,直到上周五據說監事會裡無人對該事的細節知曉。"

第四,為什麼現在發生?"這可能是'柴油門'醜聞裡最扣人心弦的一個章節。美方的調查結果正好在法蘭克福汽車博覽會期間公佈,正好在大眾監事會討論是否與文德恩延長合作3年的這一周,純粹巧合?""如果是一種偶然,那麼這一偶然帶有奧地利口音,一名大眾知情者對《焦點》這樣表示。這句話的矛頭指向前大眾監事會主席、大眾大股東、奧地利人皮埃希(Ferdinand Piëch)。今年春季,皮埃希以一句'我同文德恩拉開距離'發動了旨在搗毀文德恩的'政變',理由是:文德恩對大眾的美國業務失控。從今天的眼光看,皮埃希具備了洞察未來的先見之明。"

希望文德恩帶走高壓恫嚇的文化

Deutschland Ferdinand Piech VW
前大眾監事會主席皮埃希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S. Gallup

《法蘭克福匯報》的評論則指出,大眾對文德恩的感謝不盡其數,但文德恩也給大眾帶來沉重的業績壓力,而在這樣的氛圍中,產生欺騙的土壤便不足為怪。

"文德恩必須倒台,這不是因為他作為公司總裁對醜聞細節是否知情,也不是因為每個董事會成員理應承擔的'政治'責任。文德恩必須走人,是因為他多年來作為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創造了一種滋生欺騙術的企業文化。"

評論開頭寫道,在兩位老主管(前監事會主席皮埃希和董事會主席文德恩)對每個新車型進行試車前,連一貫自豪的開發工程師們都一個個哆嗦不止。"在業績的壓力下,恐嚇的氛圍裡,作弊手段和耍花招的做法便應運而生,而這離欺騙便不很遙遠了。現在吃驚和失望的客戶、公眾社會以及政府部門經歷的正是這一局面。"

"大眾的許多成就要歸功於文德恩,正是他同皮埃希一道將大眾打造成了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商。然而,二位'老人'卻像封建主一樣統治著這家國際公司,而監事會不僅對此聽之任之,而且還陷入對其的依賴。鑑於大眾對於國家的意義,這一現狀不可以再持續下去。"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