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發展部長:德國在非洲必須與中國對話

2018年9月11日

德國聯邦發展援助部部長米勒從一開始就將非洲作為其工作重點。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他表示,合作應該「平等」。因此夥伴國「應該付出更多努力」。

https://p.dw.com/p/34ft1
Gerd Müller, CSU, Bundesentwicklungsminister
德國聯邦發展援助部部長米勒(Gerd Müller)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建立夥伴關係以及實現平等,這應是德國與非洲未來合作的原則。聯邦發展援助部部長米勒(Gerd Müller)向德國之聲表示,不一定要和所有非洲國家開展這樣的合作。但是戰勝貧困是要在整個非洲開展的工作。"我的新規劃是,要在夥伴國中進行改革,以加強我們之間的合作。"

"我們不能盲目地在整個非洲展開同等力度的合作。必須比以往更嚴格地區別對待。我們要繼續集中精力,與真心願意進行改革的夥伴國合作。"米勒說:"非洲人自己也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

米勒說,54個非洲國家中,發展良好的大約佔三分之一。這些國家開展反腐,遵守人權並且注重良政。"而這些也帶來了經濟上的發展。"

殖民主義及其後果

不過,德國聯邦發展援助部部長米勒也承認,作為歐洲殖民政策的對象,許多非洲國家對歐洲的倡議通常一開始總是持懷疑態度。例如,歐盟與坦桑尼亞、布隆迪、肯亞、盧安達和烏干達五個非洲國家之間展開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就證明了這一點。

今年2月底,坦桑尼亞總統馬古富利(John Magufuli)就明確反對這些條約。他說:"對我來說,這是殖民主義的一種形式,對我們國家來說是壞事。"坦桑尼亞議會議員也投反對票。

坦桑尼亞的拒絕也許會讓整個協定的簽署成為泡影。但許多政治家和公民活動家卻因此鬆了一口氣。因為雙方實力的懸殊,他們從根本上懷疑這個倡議。儘管歐盟為非洲國家的產品開放其市場,但作為回報,非洲國家也必須在很大程度上為來自歐洲的貨物開放其市場。

他們雖然可以為此獲得幾年的過渡期。但是與歐盟政治家不同的是,非洲國家領導人不相信自由貿易會在非洲創造更多繁榮。他們擔心非洲生產商無法抵禦歐洲製造商的競爭,最終將被排擠出市場。因此眾多的非洲國家投票反對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Kanzlerin Merkel besucht Ghana
德國總理梅克爾8月30日訪問加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

"你們知道自己應走的道路"

現在,聯邦政府希望能夠採取一種不會被疑為殖民主義的方案。米勒說,他對未來的對話有著具體的設想:"非洲和每個國家都必須走自己的道路。"非洲聯盟在其"2063年的非洲"的未來計劃中確定了非洲今後的發展道路。 米勒說:"我們必須先要求他們開始實踐這一計劃,然後再給予支持。"但只有當非洲國家領導精英看到改革的必要性時,他們才能想到合作和促進合作。米勒認為婦女投入這些改革非常重要。他說:"非洲婦女的作用舉足輕重,是成功的關鍵。"

米勒堅信,現在到了與非洲合作實行新標準的時候。隨著非洲移民的湧入德國,"非洲已成為人人都在關心的話題"。正因如此,對非洲大陸有條件援助的討論也迫在眉睫。很多人認為,"我們不能為了我們的繁榮而剝削非洲大陸,掠奪其自然資源,讓非洲的年輕人和居民生活在貧困中。"

新殖民主義的開始

米勒說,新的強權大國現在在非洲正是這樣做的。他指出:"目前開始了一個新的殖民主義時期,這也是全球化時代的一個新結構。我們看到,中國人和其他人登上非洲舞台。"米勒說,他本人通過在莫桑比克的觀察發現,中國、印度和日本都爭先恐後來到非洲, "他們開發當地資源,沒有任何透明標準,沒有進行實地投資,沒有對當地年輕人帶來好處,也不向當地國納稅。"

據專家介紹,不久前在北京舉行的第七次中非合作論壇簽署的第7份合作協定存在著很多不平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其講話中的許多句子是以"中國已經決定"開頭。 這聽起來不像存在著雙方與會者所承諾的平等夥伴關係。

德國墨卡托基金會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專家貝葉斯(Tom Bayes)說,這次峰會對中國來說是一次"偉大的外交勝利"。 "儘管大談''兄弟情誼'和'雙贏'局面 ,但是很明顯,中國在將自己作為令人效仿的榜樣展示給其非洲夥伴。"

德國工業"覺醒"

China-Afrika-Gipfel in Peking
中國在中非合作論壇上宣佈斥資600億美元援非圖片來源: DW/S. Mwanamilongo

總而言之,聯邦發展援助部部長米勒說,總之必須與中國進行對話。 "我們與中國人建立了可持續發展中心,以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項目。" 例如在莫桑比克一座新的大型橋樑的建造就是 "由德國工程師設計,中國人出資建造"。

米勒指出,對於德國工業界來說,只要產品能夠符合當地需求,非洲則是一個非常有利可圖的市場。例如德國的汽車工業。米勒說,他很高興看到德國工業界現在"覺醒並進行戰略調整"。對此已經有了可見的跡象:"大眾已經在盧安達推出了Polo生產線,並計劃在未來6到8年內在非洲銷售3億輛汽車。 如果在那裡繼續只看到豐田和韓國汽車,而看不到德國車,我會感到很沮喪。"

米勒認為也要擴大與非洲的貿易。在陪同梅克爾總理訪問加納時,他們簽署了多份合作協議。這些項目將於10月在柏林舉行的投資者會議上得到落實。米勒說,已經有了合作的意願:"經濟界已經覺醒。"當地政府正在努力改善投資環境。預計非洲大陸的人口將在不遠的將來翻一番。 "這便提出了一些全新的問題,例如糧食和能源的問題,對此我們的解決方案是進行"技術和知識轉讓。"德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可以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