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 東歐的「中國熱」開始降溫

達揚(摘編)
2021年2月11日

每年一度中國同中東歐17國舉行的領導人峰會今年出現了一些變化,有六個國家的領導人沒有出席會議,這對北京來說,無疑是一個很丟面子的事情。

https://p.dw.com/p/3pERV
China Xi Jinpi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 H. Guan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的17+1峰會在召開前數小時才對外正式宣佈,這足以顯示會議的籌備過程並不順利。《新蘇黎世報》以《中國之星在東歐黯然失色》為題,報導了這次險些被取消的峰會。文章寫道:

「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最終為會議召開開放了綠燈,儘管12個受邀國家當中有六個國家的首腦沒有出席,而只是派出了代表。沒有與會的國家除了巴爾干三國之外,還包括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斯洛維尼亞。

成立於2012年的17+1論壇是北京宣傳其『一帶一路』項目的平台,中國希望通過在當地擴建交通設施推進中國對歐貿易。新近增加的內容還包括中國從東歐進口糧食以及向東歐出口中國疫苗等。

但論壇本身的吸引力增加卻無法抵消部分東歐國家對中國影響力不斷增強所產生的疑慮。為了扭轉這一局面,習近平不僅表示願意提高從東歐進口農產品的數量,並且還表示中國的運輸網路將率先在東歐完成建設。」
文章稱,「一帶一路」項目在東歐開始受到質疑,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方面,中國主導的基礎設施項目都由中國公司中國工人承建,所在國除了欠下債務之外,本土經濟受益有限。另一方面,相關國家讓中國承建基礎設施項目,往往違反了歐盟的招標規範,因而難免同布魯塞爾發生矛盾。文章接著寫道:

Neue Donaubrücke in Belgrad
中國投資興建的貝爾格萊德多瑙河大橋。(資料圖)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Thomas Brey

「近來對中國產生的謹慎態度也有安全政策方面的考量。美國嘗試建立西方陣營共同應對中國挑戰。而不執行這一路線的國家則會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歐盟今年12月在未同美國協商的情況下,同中國就投資協定達成共識就已經引起了華盛頓的不解和疑惑。因此,很多東歐國家不想繼續得罪美國新政府,所以至少會採取同北京保持距離的姿態。

當然,『東歐』並非鐵板一塊。不同國家對其對華政策所帶來的機遇和風險的評估也不盡相同。巴爾干半島國家對北京採取的審慎態度同華盛頓直接相關。作為俄羅斯的鄰國,巴爾干各國認為美國是安全保障,因為會避免採取任何影響對美關係的步驟。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則暗示,他們更願意參與歐盟27國同中國的對話,並會為此退出目前的17+1模式。」

五年前,中國終止了八十年代開啟的「一胎化」政策, 希望以此逐漸提升人口出生率。但官方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的出生率還是下降了15%。《法蘭克福匯報》寫道,出生率不斷下降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定時炸彈。文章寫道:

「為瞭解決這一問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嘗試了各種鼓勵生育的措施,比如減稅,提供教育和居住補貼,增加育兒假等等。為了降低離婚率,前不久還引入了為期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內,離婚申請將不被處理。去年12月,民政部長李紀恆發表文章,要求政府明顯提高在教育、福利房屋以及醫療體系的投入,以緩解年輕家庭的財務負擔。

但是取消『兩胎化政策』的主張在中國仍不能成為主流。仍有個案顯示,有人因為生育了第三胎,而遭高額罰款,甚至失去工作崗位,或被要求墮胎。造成這種自相矛盾做法的原因是,以前的計劃生育部門雖然已經改換了名稱,但其工作人員仍大權在握,可以做出超生罰款的決定。」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