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拿走了我們什麼?

文木 (摘編)2016年2月4日

《法蘭克福匯報》周四將目光投向台灣政局,關注蔡英文上台後陸台關係的走向。而《巴登日報》則針對中國化工高價收購瑞企先正達發表評論。

https://p.dw.com/p/1Hpvo
Übernahme europäischer Firmen durch chinesische Staatskonzerne Pirelli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本周四發表的一篇文章關注了台灣政壇,文章寫道:"在今年的台灣大選中,蔡英文獲得勝利,而她所在的民進黨首次在台灣國會取得過半席位。現在的關鍵是這位台灣新總統上台後如何行動。"作者接著指出,這一切都將在蔡英文5月20日宣誓就職後見分曉:"普遍認為,蔡英文不會在陸台關係問題上火上澆油。"

文章接著寫道,北京方面到目前為止的公開態度相對保留,有中國官媒稱,台灣疲弱的經濟是選民投票的重要考量。而習近平表示"這些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作者Peter Sturm問道:"習近平是想要在2022年任期結束之前'解決'問題嗎?"標題為"等待5月20日的到來"(Warten auf den 20. Mai)的文章援引了一些分析人士的看法:"有台灣專家認為,蔡英文上台後不會徹底改變馬英九的政策。她必須得等待美國大選的結果。因此,大概約一年之後人們才能夠看清局勢。據信,大選前夕,蔡英文曾向歐巴馬做出承諾,不會在這位美國總統在任期間製造什麼麻煩。"

中國企業來收購

而《巴登日報》(Badische Zeitung)本周四發表的一篇評論則關注到了中國化工對瑞士農業化學企業先正達(Syngenta)的收購:"中國公司在歐洲的收購速度幾乎可以用周這個單位來計算。讓一些人心存擔憂的這種發展是一個簡單的自然過程:全球化這個大鐘擺開始回擺。德國在中國投資數十億之後,現在,來自中國的買家到這裡來了。"

作者指出,這種現象不足為奇,在一些歐洲國家深陷危機的時候,幾十年的出口成功讓中國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因為國內產能過剩,沒有投資機會,所以中國企業紛紛把目光轉向國外。文章寫道:"被收購的公司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他們擁有了一個投資者,這個投資者同時給他們提供佔據中國市場的優勢。購買先正達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需要養活十幾億的人口,是全球最需要綠色殺蟲劑、除草劑的國家。可以說,等待著先正達的是大好的前程。"

Schweiz China Syngenta Schriftzug Symbolbild
中國化工集團願出430億歐元收購精於殺蟲劑和種子領域的瑞士化工企業先正達圖片來源: Reuters/A. Wiegmann

作者Finn Mayer-Kuckuk也指出,在中國,市場準入方面,企業們受到的待遇並不一樣:"德國特種機械製造商克勞斯瑪菲、農化企業先正達可以被中企收購的同時,德國的汽車集團不得不被迫與中國國企'聯姻'。他們其實更願意將中國的競爭對手購買下來,以獨立的形象在市場上競爭,但是這得不到北京政府的允許。命運與此相似的行業包括在中國遇到重重阻礙,至今難以落腳的德國保險公司。比起向中國表現出過分的熱情,歐盟國家首腦們更應該聯合起來,向中國提出這方面的改革要求。"

題目為《中國沒拿走我們的東西》(China nimmt uns nichts weg)的文章最後指出,尤其是德國能夠從資本和貨物的自由流動中受益。中國人並不會拿走什麼東西,而是帶來寶貴的資本:"中國的經濟增長並沒有結束。未來幾十年,將會有2億中國農民成為城市人口。商業巨頭以及他們旗下的分公司無疑都將從中受益。"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