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大步後退」和來自中國的好消息

張筠青(摘編)2015年9月30日

中國股市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起伏動蕩。德語媒體認為,若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陷入蕭條,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https://p.dw.com/p/1GgEM
China Symbolbild Einbruch Wirtschaft Export Börs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ang Chun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經濟周刊》指出,若中國共產黨無法扭轉經濟劣勢,其執政合法性可能面臨龐大挑戰。

文章寫道:"回顧歷史發展有助於瞭解目前正面臨泡沫化威脅的'中國經濟奇跡'。毛澤東時代進入尾聲時,在政治和經濟上幾乎被完全孤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逐漸無法掌控局勢。由鄧小平所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自1979年開始,一步步主導起供給主義的結構改革,帶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

作者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越來越仰賴其經濟成就。"這也意味著,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政治穩定更倚仗人民--特別是不斷增加的中產階級--對北京經濟政策成功的認可。"

作者寫道,在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理念下,中國人民銀行在1994年讓人民幣貶值60%。"中國央行借此推動了出口的蓬勃發展,這也很快發展成為經濟動力。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估計,中國的債務總額自此之後從5000億美元增加到近28兆美元。2008年金融危機後,債務總額更是向上攀升。中國強勢干預創造出新債務,以對抗通縮危機。"

"但情勢卻不斷升級。按經濟表現來看,中國是全球債務總額最高的國家。各家銀行如今更加小心翼翼-中國的貨幣供應增速創下15年來最低。這些通縮趨勢以及高債務水準正威脅著中國的貨幣制度。"

文章分析通縮壓力來自多個方面,如大量不良貸款的流通。"在對持續性增長的過度興奮中,缺乏仔細核查便向效率低下和過度浪費的投資提供貸款。這些壞帳必須在短期或長期內核銷。貸款的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或間接涉及房地產投資,因此存在高度集中的信用風險。"

作者接著指出:"中國大陸的證券交易所很大程度上是靠中國私人投資者融資後的初始投資所帶動。在泡沫化後,許多貸款只能被一筆勾銷。"

此外,國有銀行系統衍生出龐大的影子銀行體系。"這些銀行雖然向無法從國有銀行獲得足夠資金的行業提供融資機會,並且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利潤,但卻缺乏透明度。"而結構問題如人口結構變遷、工業和住宅建設產能過剩、生產力下滑以及出口萎縮都指向長期的低增長率。

作者總結道,無論中國政府會出台哪些措施應對,只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若共產黨無法防止經濟嚴重衰退,其執政合法性將面臨重大危機,甚至導致全球經濟崩潰。"

China Börsen rutschen weiter ab
中國股市過去幾個月來起伏動蕩圖片來源: Reuters/Kim Kyung-Hoon

"別慌!在華德國企業穩步增長"

德國《焦點雜誌》則以更樂觀的態度看待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及股市下跌。"中國經濟是否正在崩潰?"《焦點雜誌》在經濟欄目中提出了這個疑問。不過作者馬上給讀者吃了定心丸稱,德國企業在中國仍不斷超前。

文章開頭寫道:"來自中國的消息看上去令人心驚:股市動蕩、增長放緩、經濟前景堪慮。儘管出現種種悲觀的預言,但達克斯Dax上市公司們在中國依舊走在增長的道路上。"

"若人們細看每個Dax上市公司上半年的營業表現,肯定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阿迪達斯的銷售增長了46.2%;戴姆勒成長13.1%,第二季度甚至增加17.8%。西門子從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業績成長近12%,英飛凌從2014年9月開始便穩步增長……"作者指出,在公佈上半年營業表現的Dax企業中,只有大眾汽車的成長放緩。

作者接著問道,為何德國人會聽到如此多有關中國的負面消息呢?他給出的答案是:"德國人所得知的消息並不符合當地的現實狀況。來自中國的壞消息有人愛聽,好消息卻不盡然。2014年時也出現這個現象。30大德國公眾型企業2014年增長近10%,在中國的員工人數甚至出現兩位數的增加,達到約15萬人。這樣的營業額及雇員人數成長是德國企業在其它國家甚至在本土市場都望塵莫及的。"

"對許多企業而言,2014年的中國依舊是重要的增長引擎,並未陷入衰退。雖然德國所得知的有關中國的情況不同,但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年以及之後依舊會是許多Dax企業的主要增長市場。中國的潛力遠遠未用盡。我們發現,許多在中國經商的企業對於未來的發展走向雖然態度謹慎,但是毫不感到緊張。對多數的企業來說,如今疑慮重重地放緩在中國的步伐才是於發展不利的做法。"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