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從電動汽車價格戰看中國經濟

2023年7月11日

《斯圖加特新聞報》評論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價格戰還將會延燒到德國。《南德意志報》關注中國國內需求疲弱以及社會各階層的悲觀與不安,出現通縮的風險十分真實。

https://p.dw.com/p/4TjK7
Volkswagen Produktion ID.3
在德國的大眾ID.3生產線圖片來源: Jens Meyer/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斯圖加特新聞報》評論說,中國電動汽車價格戰還將會延燒到德國。

評論寫道:"…中國領先的製造商比亞迪部分汽車售價低於成本。這是著眼於未來的賭博--寄望於高昂的電池價格很快就能大幅下降。如果現在不跟風,到時候就可能失去客戶。因此,繼特斯拉之後,大眾也祭出跳水價,以便不在中國競爭對手後面落得更遠。大眾小型車ID.3基礎版在中國現在售價僅合15000歐元,比德國便宜約25000歐元。"

評論預計,通過降價打折排擠對手的這場競爭很快會來到德國,特別是小型車。"(中國競爭對手)想要通過有競爭力的技術和低價在德國本土市場上與德國車商一決高低。這對經濟界來說聽上去是威脅,對顧客來說倒頗有吸引力。"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即便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如今也不再是過去三位數的年增長率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見微知著

《南德意志報》報導說,對汽車業來說,當前情況十分危險。"因為一旦顧客習慣了價格不斷下跌,那他們將觀望並推遲購車,--因為總可能出現更便宜的。很快,汽車製造商可能就不再有資金,就必須減產、減薪,甚至關廠辭退員工。"

文章說,中國整體經濟情況從電動汽車價格戰就可見一斑。

文章寫道:"西方國家對抗的是頑固的高通膨,中國對通縮的憂慮則不斷增加。由於本土需求疲弱,6月,消費者價格同比沒有上升,這是2021年初以來的頭一次。…與此同時,製造業價格甚至同比下降了5.4%,是2015年以來降幅最大的一次。"

文章引述專家分析說,中國真實地面臨著通縮的風險。"政府原本希望清零政策終結後,經濟會自動復甦。然而,與中國民眾交談,會感受到社會各階層都存在悲觀和不安感。房地產價格下降。出口行業受德國、歐元區等重要市場經濟疲弱的影響。…唯一的好消息是在服務業,在疫情封鎖下該行業受衝擊最大。如今人們重新開始旅遊,但花的錢也比疫情前少。"

上海已成電動之城

文章寫道,中國政府的調控空間並不大。"國有銀行的盈利水準降低到危險的程度,不能不加選擇地發放貸款。與此同時,許多地方政府在昂貴的新冠措施後過度負債。"

文章引述業界人士稱,預計政府未來數月會提高基建開支、放鬆購房限制。至於是否會生效,還須拭目以待。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