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房價飛漲帶動經濟增長

文山 摘編
2016年10月20日

周四的德語報刊,將目光再次投向了錯綜複雜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維持在6.7%,這一方面讓德媒記者信服,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擔心增長是否可以持續,以及保增長背後的代價。

https://p.dw.com/p/2RV2y
China Baustelle Wirtschaf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Fei

(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士《新蘇黎世報》以"調控下的成功 崩潰風險猶存"為題,刊發評論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數字一次又一次神奇地達到了預設的政治目標,一方面說明了當局採取一系列措施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這些措施伴隨著不小的代價。

"習慣出口導向的中國經濟,如今受到了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巨大影響。最新的外貿數據顯示,中國進口貿易額增長幅度甚至超過了出口額增長。外貿甚至有可能對今年的經濟增長起到拖累作用,這在多年來還是第一次。同時,全國範圍內迅速上漲的薪水水準也讓中國難以繼續成為'世界工廠'。因此,中國政府通過無數的補助措施,試圖促進高附加值(同時也意味著更清潔)產業的落戶與發展。同時,中國民眾的消費也應當成為更強勁的增長引擎。"

"一方面是精細的調控,一方面又促進市場競爭,中國政府雙管齊下,取得了無可辯駁的成就。現在的主要問題不再是官方的經濟增長數字究竟有多少'美化'成份(可能還是多少有一點);而是這種由政治促成的經濟增長究竟有著怎樣的代價。"

"目前,中國經濟最主要的增長動力來自國有銀行貸款、中心城市火爆的房地產市場以及國有企業的投資行為。中國的城市化還遠沒有結束,因此許多新建住宅遲早會找到買家。可以想像,房地產價格很可能會飛漲。可惜的是,許多住房卻被空置,購房者只是將其作為一筆投資。"

"令人擔心的還有國有企業的大筆投資。這會進一步排擠私營經濟的空間。而且,許多大型國企的財務結構非常不透明,這讓它們的債務水準達到了令人不安的高度,債務重組是早晚的事情。固然,中國政府同樣可以對債務重組進行調控,但這樣做的代價是加劇中國經濟的崩潰風險;而且,現在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收購浪潮所帶來的風險也會明顯上升。"

China Hausbauer in Nantong
江蘇南通的一售樓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南德意志報》駐華記者以"再也弄不明白"為題指出,中國經濟依然維持著增長,這主要歸功於房地產市場的火爆行情。他就此擔憂問道:"這樣的增長究竟還能持續多久?"

文章指出,目前中國總體債務水準高企,很大一部分新增貸款都流向了鋼鐵、電解鋁、水泥等產能過剩的老舊行業。"要不是各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火爆,這些行業的開工率還要更低。這就引出了又一個問題:許多專家現在都一致認為,當前中國國內投資大約有一半都和房地產業有關聯。比如鋼鐵、水泥、房產銷售中介、金融信貸等等。要不是房地產市場的巨大需求,經濟增長數字一定比現在難看許多。分析人士驚恐地問道:這樣的火爆局面還能維持多久?"

作者隨後提到了近來飛漲的房價,並以歐洲人的視角指出,按照目前中國大城市住房銷售價格與租房價格的比值,買房絕對是不劃算的投資。他還注意到了各地政府為了抑制房價而推出的各種舉措,並得出結論:並不管用。隨後,作者以近乎無奈的筆觸寫道:

"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除了房地產市場,並不存在其他投資渠道。大型國有銀行的低額利息讓銀行儲蓄賬戶的回報率太低;而在去年夏天的股市崩盤後,許多人也都撤出了證券市場。國家對外匯的嚴格管制,又導致每個中國人每年最多只能向國外轉移5萬美元的資產。現在,市場的穩定幾乎完全依賴於中國民眾對中國政府的絕對信任。"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