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搞宣傳還是金錢最有效

文山(摘編)2016年7月11日

周一的德語報刊,普遍將目光投向了即將在星期二宣判的南海仲裁案,分析了此案對南海爭端的長遠影響。

https://p.dw.com/p/1JNHy
Sonnenuntergang im Südchinesischen Meer
圖片來源: imago/Westend61

(德國之聲中文網)《時代周報》網站周一以"用盡一切手段的宣傳"為題,關注了在南海仲裁案前夕,中國當局多管齊下的宣傳策略。

"央視的宣傳主要針對的是中國人。而北京當局還在努力改變國外的看法。就在今年6月,中國外交官頻繁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印度的報刊上撰文,甚至還刊發到了美國的《華爾街日報》。而這些客席評論的基調都非常一致:中國當然佔理,面對美國威逼的北京只是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即便是《華盛頓郵報》的讀者也無法倖免。自從2010年起,該報就同親官方的英文報紙《中國日報》進行廣告合作。插頁雖然標記為'廣告',但其內容卻與普通報紙無異,文章涵蓋經濟報導、熊貓軼事,現在還包括南海爭端的消息,比如'專家呼籲菲律賓和中國談判'這樣的標題。在《華盛頓郵報》的網站上,《中國時報》也設立了一個專區,文章標題都緊靠中國的官方立場:'聯合國代表認為中方行為合法'、'必須阻止菲律賓'等等。"

"此外,中國還被指責運用經濟手段對鄰國施壓。汶萊、馬來西亞等一些東南亞國家儘管也同中國有著領土爭端,卻反常地保持沉默。分析人士猜測,這與這些國家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有關。汶萊受益於(與中國的)多個能源項目;而在馬來西亞,一家中國企業為一個國有投資基金提供了數百萬歐元的援助,首相納吉‧阿都拉薩(Najib bin Abdul Razak)因此正面臨腐敗指控。"

作者在盤點了中國當局在海內外的宣傳策略後,也在文末指出,這些宣傳手段究竟取得了多大效果,依然是個未知數。"在推特上,許多國家的網民都對《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的所謂廣告插頁表示憤怒。但同時,許多東南亞國家的行為也顯示出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Philippinen Amtsantritt des neuen Präsidenten Rodrigo Duterte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今年6月30日剛剛上任。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Aljibe

《法蘭克福匯報》也同樣關注了南海爭端仲裁案。文章以"沙洲長城"為題,指出中國正在南海製造既成事實,而東南亞鄰國卻只能在一旁觀看。

"沒有人想冒軍事衝突的風險,因此,這次的仲裁案就非常重要。在仲裁結果宣佈後,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可能會繼續加劇。從長期來看,甚至可能會有國家作出未經深思熟慮的行動。廣義上而言,此次仲裁案也事關中國的領土訴求是否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的領土訴求遠遠超過了通常的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就向一條長舌頭一樣涵蓋了幾乎整個南海。周邊其他國家只能分到一些邊緣地帶。"

作者同時也指出,這次仲裁案的判決日期對菲律賓方面並不十分有利。"新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剛剛上任沒幾天。和他的前任阿基諾(Benigno Aquino)相比,杜特蒂对中國的聲調明顯緩和。他釋放出了談判的訊號。"

"仲裁案並不太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行為。北京當局對這次仲裁採取了抵制的態度。但是,提出仲裁的菲律賓以及其盟友美國則希望,這次仲裁能夠起到釋放訊號的作用。一旦中國被視為無視國際法的國家,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就可能也會跟進提起訴訟。而美國也就將繼續派遣軍艦以及飛機在該海域游弋,為其盟友撐腰。"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