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歐洲需要新的"一個中國"政策

李魚摘編
2020年10月1日

前北約秘書長、前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在《時代》發表題為"歐洲需要一個新的'一個中國'政策"的署名文章。文章認為,歐盟應該同台灣恢復建設性合作。德國《投資》報注意到中國在未來科技領域投資巨大。

https://p.dw.com/p/3jHyD
Taiwan Taipeh Skyline
拉斯姆森:台灣擁有半導體技術等先進科技企業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Y. Zhih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京政府在執行"一國兩制"政策的過程中,越來越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架勢,讓歐洲國家領導人不得不做出明確的選擇:要麼贊同習近平主席的政策,隔岸觀火,聽憑中國抽空香港法治國家的基礎、對台灣更赤裸裸地威脅;要麼歐洲認真對待"一個中國"的政策,同台灣開啟建設性的合作。拉斯穆森認為,歐洲事實上在幾年前就實施過同台灣進行建設性的合作。

"迄今為止歐盟一直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並不排除公開支持民主制台灣的可能,也不禁止為台灣的權利發聲,讓世界聽到他們的聲音。""如果歐洲真的想成為地緣政治中的一個重要角色,那麼不能繼續把它同台灣的關係放置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作者寫道,"台灣是一個運作良好、自由的民主政體,它是全球第21大經濟體,是擁有半導體技術等先進科技企業的所在地。"

那麼,歐洲該怎樣行動?拉斯穆森指出:

"首先,歐盟應該釋放出同台灣重新開啟雙邊投資談判的訊號。還在中國重新定義'一個中國'政策之前,歐盟就已經開始了這樣的談判。不過那時人們想先同中國達成同類協定,而達成協議、圓滿收官是本屆德國主導的歐盟理事會議程的重點。現在,歐中投資談判陷入僵局,因為中方不願做出改革的承諾。"

"其次, 歐盟應該堅持讓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不久後舉行的世界衞生組織大會的主張。本屆大會以抗擊新冠疫情為主題。台灣與中國大陸只相距160公里,確診的新冠病例低於500人,只有5人死亡。台北政府也為歐洲同新冠疫情作鬥爭貢獻了一臂之力,提供了百萬計的口罩和其它醫療設備。"

DW Interview Zhanna Nemtsova mit Anders Fogh Rasmussen, Ex-Generalsekretär der Nato
拉斯姆森告訴歐盟可以做三件事圖片來源: DW

"第三,歐洲應與台灣以及印太地區其它民主國家結成非正式同盟。過去數年間,歐盟同該地區的民主國家加強了政治經濟聯繫,同日本增進了夥伴關係,同越南、新加坡簽訂了貿易協定,而同澳洲、新西蘭的商貿協定正處在籌備階段。"拉斯穆森的結論是,"歐洲應在民主、透明度以及法治國家等共同的價值觀基礎上加強同印太地區的民主國家的科技交流和相互配合,其中包括台灣,而這樣做的時機已成熟。支持印太地區的民主國家,也就是支持我們本國的民主,因為這樣我們可以更少地依賴非民主國家。"

China Chip Produktion
中國研發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1%,美國是0.8%。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

中美搶佔科技高地

德國的《投資》報(Das Investment)在中美展開全面競爭的大背景下,看到中國正在半導體行業大舉投資。文章問道,是否到了同矽谷告別的時代?但無論如何,"中國希望在科技領域更為獨立,為此尤其在未來科技領域,向美國的霸主地位以投資形式發動進攻。"

"中國意識到,涉及到最先進的半導體零件的產能,除了在科研領域大舉投資之外,別無選擇。出於這個原因,中國推出了促進晶片產業高達29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

"但同美國的競爭,並不僅侷限於半導體行業。中國在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領域的投資額20年內增長了3倍多。2018年的數據顯示,研發經費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1%。

"對此美國應該迅速回應。美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用於科研的開支佔該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2%,當時,華盛頓政府正在建設矽谷,因此出手慷慨,而最近,這個比例下降到0.8%。

"假如美國的科研經費上升到中國的水準,世界經濟將從中受益。研究表明,投資的受益者遠遠超出相關的企業和行業。一項發明將為科研開闢新道路、提高生產力以及降低生產成本。不僅如此,它還對其它國家產生影響,研究顯示,同創新國家做生意,自身也變得更具創造性。 "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