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氣候保護領域的「反川普联盟」

雨涵
2017年5月22日

德語媒體周一關注正在柏林召開的彼得斯堡氣候對話上的氣氛:美國政策面臨變數,中國和德國建立起新的氣候保護領導軸心。此外德國政治基金會在華終於擺脫「非法」身份也是備受關注的話題。

https://p.dw.com/p/2dOXq
Washington Anti Trump Protest
資料照片:環保主義者在華盛頓舉行抗議川普气候政策的遊行(2017年4月29日)圖片來源: Reuters/J. Roberts

德語媒體:氣候保護領域的「反川普联盟」

(德國之聲中文網)由德國擔任東道主,第八屆彼得斯堡氣候對話周一在柏林開幕。德國《日報》(taz)關注了在氣候保護議題上,國際社會所結成的"反川普防衛聯盟"--其目的是孤立美國,並且和世界上其它國家聯合起來繼續推進氣候保護進程。"而在其中扮演火車頭角色的則是中國和歐盟,德國更是首當其沖。"儘管在名義上,誰也沒有說要排除美國,恰恰相反,德國聯邦環境部的一名發言人表示:"我們希望他們(美國)繼續參與(氣候保護)。……但是我們也希望明確地告訴他們,如果退出的話他們會錯過什麼。"

《日報》記者注意到,德國環境部長亨德裡克斯(Barbara Hendricks)在會議一開幕就邀請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召開聯合新聞發布會,這一舉動意味深長:"人們對於建立柏林-北京軸心的興趣十分濃厚:墨卡托基金會6月底舉辦一次有關氣候保護的會議將會有眾多來自兩國的高級別代表參加,陣勢之大出人意料。"

8. Petersberger Klimadialog - Umweltministerin Barbara Hendricks & Xie Zhenua, China
亨德裡克斯和解振華在新聞發布會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 Nietfeld

作者繼續分析道:"因為川普,也要歸功於川普,世界在氣候保護政策上達到了空前的統一。中國已經警告過華盛頓,如果美國單方面退出氣候協議,將會面臨制裁。印度也宣佈堅持《巴黎協定》--'無論發生任何情況',並且也出台了大舉投資電動汽車的計劃。歐盟委員會氣候專員卡內特(Miguel Canete)表示,氣候協議不容'重新談判'。歐盟還將在2020年之前出資8億歐元,以幫助加勒比海域和非洲的貧窮國家,其中的一半資金用於氣候保護。而加拿大則十分享受作為北美氣候保護先鋒的角色,在這一領域與歐盟和中國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協調。各方務必要阻止的是包括澳洲、日本在內的搖擺国当然还有川普质疑巴黎協定。"

不過,《日報》的文章接著指出,事實上目前氣候保護問題上最重要的兩個國家還是中國和印度。根據一項科研調查,"如果這兩個新興工業大國放棄煤炭發電,到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減少20億到30億噸。而現任美國總統在氣候政策上的開倒車做法卻'很可能對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沒有太大影響'。"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世界還那麼在乎美國的想法呢?《日報》記者接著指出,美國的參與對於氣候保護至關重要:"美國退出將是對氣候協議的一個沉重打擊。因為就此離開談判桌的不僅僅是歷史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而且還是一個擁有豐富外交經驗、雄厚財力和出色科研人員的國家。僅僅是美國拒絕掏錢這件事就夠大家受的:只要華盛頓把原先許諾向聯合國綠色氣候保護基金繳納的30億美元砍掉20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財政上就無法維持。"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讓美國繼續留在這艘船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寫道:"在過去幾年裡,只要華盛頓和北京一聯手,氣候保護就能取得重大進展。然而現在,這條領導軸心正在調整之中。不管在這次柏林的會議上,還是在不久前波昂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美國的代表幾乎一言不發。"

USA Donald Trump PK im Weißen Haus
川普:我想靜靜圖片來源: Reuters/K. Lamarque

這讓人不禁揣度:川普究竟是怎麼想的?《日報》的文章對此作出的分析是:"白宮對於氣候保護這個話題仍然是吵得不可開交。一方面以國務卿提勒森(他曾經是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的總裁)為首的現實派認為,美國應該至少保留在談判桌上的一席之地;而另一方面以總統顧問班農為首的強硬派則要求一定要退出巴黎協定。而最終的決定,卻是一拖再拖。"

 "暫時松一口氣"

《南德意志報》(SZ)周一則關注了德國政治基金會在中國的境遇。自從今年1月1日中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生效以來,所有來自境外的非政府組織都要接受公安部管理。而且直到距離該法生效還有12天的時候,有關部門才公佈了一份黨派基金會的名單,這些組織如果不能找到中方夥伴,就陷入了非法身份。

而在經歷一番周折和忙亂之後,幾家主要的德國政治基金會如今已經恢復了"名分"。該報記者描述了在上周五北京市政府頒發登記證書時的場面"看起來就像是高中畢業慶祝會一樣":"先是一些友好的講話,然後開始頒發文書:艾德諾基金會、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漢斯‧賽德爾基金會還有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就此正式在北京市政府登記註册。而艾伯特基金會的許可也很快就會下發。這些聽起來雖然像是政府官僚的例行公事,但事實上這幾個月以來一直是最高層政治所操心的大事。"

作者繼續披露道,對此德國政府的確向北京施加了很大壓力:"本月底,李克強要前往柏林訪問--基金會的問題肯定會成為討論話題。而7月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要到漢堡參加20國集團峰會,屆時恐怕也難以迴避非政府組織法的話題。也許是為了避免這一局面,親政府的中國對外友協分別和艾德諾、伯爾還有盧森堡基金會在北京的辦事處建立了合作關係。值得注意的是,該機構原本並不在合作夥伴的名單上。"

而對於艾伯特和賽德爾基金會來說就沒有那麼麻煩,它們在北京還可以繼續和原來的夥伴--中共中央外聯部和教育部。《南德意志報》的記者最後反問道:"現在真的已經萬事大吉了嗎?這些德國基金會在華代表保持謹慎樂觀:'現在雖然我們已經完成了註册,但是我們將來到底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還需要談判',其中一位基金會首席代表這樣說。"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