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潑墨、個人崇拜與學術自由

達揚(摘編)
2018年7月20日

潑墨事件引發了有關個人崇拜問題的討論,北大解聘美籍教授是否意味著學術自由的范疇也在收緊? 這是今天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https://p.dw.com/p/31piB
China Personenkult Teller mit Bild von Präsident Xi Jinpi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七月初,發生在上海的"潑墨"事件及其後續的社會反響,引起了德國《世界報》的關注。7月4日,湖南女孩董瑤瓊在上海向一幅習近平畫像潑灑墨汁,並高喊反對"習近平獨裁暴政"等口號。當天下午董瑤瓊既被警方逮捕。但潑墨和董瑤瓊被捕的影片還是通過社群網站得以迅速傳遍。《世界報》寫道:

"公開玷污習近平畫像絕不僅僅是對習近平迄今為止至高無上的個人權威的一種蔑視。事件發生的時機也極其敏感: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習近平也正希望給圍繞他的個人崇拜熱潮降降溫。據稱同黨有密切關係的多維網最先發出了上述消息。有關報導稱,圍繞習近平的個人崇拜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宣佈自己是"黨的核心",習思想被收入黨章和憲法,而且通過修憲,還賦予了他終身執政的選項。

Screenshot People Daily China
習近平佔據黨報《人民日報》頭版的固定模式七月初曾出現變化。圖片來源: People Daily China

黨的領導層顯然也不想讓對習的個人崇拜進一步升溫。七月初,黨的喉舌《人民日報》多年來首次沒有在頭版發表習的照片,標題中也沒有出現習近平的名字。同樣的情況隨後又發生了兩次。一些書店和店鋪也向世界報證實,他們接到有關部門通知,摘掉了店裡懸掛的習近平畫像。"

《世界盃》援引北京歷史學家和時政觀察家章立凡的分析稱,"潑墨"事件更可能是一個出於個人原因的偶發性的抗議事件。該報寫道:"

 

"章立凡對世界報表示,這些行動對最高領導層構成了挑戰。而零星的事件也能強化普遍的不滿。潑墨事件後引發的效仿行動就說明了這一點。在中美貿易戰以及民眾不滿情緒日益普遍的大背景下,更增添了這類事件的敏感性。而北京也早已表明態度,給個人崇拜降溫,絕不意味著會增加政治的自由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遺孀劉霞被軟禁八年之後,終於得以前往德國,而一天之後的上周三,人權活躍人士秦永敏被判13年重刑,表明對反對派的打壓正在加劇。"

美籍教授克里斯托弗‧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被任教已九年的北京大學解聘,引起了《法蘭克福匯報》的關注。該報寫道:"

"大學對某個教職不予延長,這本身並不稀奇。但鮑爾丁被解職之所以引起了數百人的關注,則同鮑爾丁給出的解聘理由有關。他表示,他批評了中國進一步加強對社會和經濟的監控,引起了上層的不滿。'中國的現狀是,我作為教授談論經濟、企業和金融市場時,也沒有安全感了。'他甚至擔心自己會被逮捕."

Christopher Balding
北京大學美籍教授鮑爾丁執教九年之後被解聘圖片來源: Privat

鮑爾丁對中國政府的指控聽著很聳人聽聞,畢竟外國學者因發表經濟或金融論述而在中國被捕的事件確實聞所未聞。該報接著寫道:

"這種指控非但沒有讓很多中國研究者感到可笑,而是讓他們沮喪,因為中國的現實就是這樣。中紀委對29所著名高校進行'政治審核'後,公開批評這些院校存在'思想教育薄弱'的問題。一些教授宣稱,他們近來必須要學習'習思想',並參加'自我批評'活動。

在中國,對專制體制、台灣問題或者踐踏人權問題展開批評,會給批評者帶來危險,但現在禁忌話題顯然不僅限於此了。即便擁有黨員身份的學者,如果在中美貿易戰中對黨媒中宣傳的中國優勢提出質疑,也難免受到黨的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