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為什麼德國工業界不敢批評中國?

2022年1月14日

德國《世界報》關注到德國工業界同德國新外長推行的對華強硬路線唱反調,因為工業界「顯然不想也不能拿中國這個巨大的銷售市場來冒險」。《新蘇黎世報》發表文章分析為什麼哈薩克斯坦國內發生的騷亂讓北京當局感到不安。

https://p.dw.com/p/45Xm3
對於德國很多行業來說中國早就成為最為重要的銷售市場。
對於德國很多行業來說中國早就成為最為重要的銷售市場。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Lohn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去年年底德國新內閣組成之後,新上任的外長貝爾博克表示要與中國建立起新的經濟聯繫,這其中就包括她希望歐盟禁止進口通過強迫勞動生產的商品。但是德國工業界對新的對華強硬路線並非毫無保留意見。例如西門子公司總裁博樂仁(Roland Busch)不久前接受《南德意志報》採訪時就曾表示中國的問題"不會通過對抗性的外交政策來解決"。

德國《世界報》在一篇題為"德國工業界對中國連批評都不敢批評一聲"

(Die deutsche Industrie wagt nicht mal im Ansatz eine Kritik an China)的報導中指出,不只是西門子公司,德國整個工業界的看法都是如此。

文章引述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BDI)主席魯斯武姆(Siegfried Russwurm)的看法說:"中國人會把民主國家較長的決策過程--例如如何應對新冠疫情--解讀為西方的弱點。儘管如此人們必須在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上與中國合作,同時也不應該對貿易做出限制。企業不能作為代理人來推動變革。這是政界的職責。"

文章寫道:"工業界希望能夠同中國繼續保持雙方互利的模式。魯斯武姆甚至繼續對'以經貿促轉變'抱有希望。但實際上'以經促變'已經被廣泛看作是錯誤的期待。"

文章指出,"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顯然不想也不能拿中國這個巨大的銷售市場來冒險。對於德國很多行業來說中國早就成為最為重要的銷售市場。工業界本來就對整體出口的增長疲軟感到擔憂。聯邦工業聯合會預計今年的出口增長可能只有4%,而2021年的增長則高達8%。"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7日向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致口信,稱讚這位哈總統「在關鍵時刻果斷採取有力舉措,迅速平息事態,體現了作為政治家的責任與擔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7日向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致口信,稱讚這位哈總統「在關鍵時刻果斷採取有力舉措,迅速平息事態,體現了作為政治家的責任與擔當」。圖片來源: REUTERS

哈薩克斯坦騷亂讓北京方面感到不安

《新蘇黎世報》發表文章分析,為什麼哈薩克斯坦國內發生的騷亂讓北京當局感到不安。文章指出,過去幾天哈薩克斯坦國內騷亂讓北京的領導人們想起11年前發生的一些事。當時在阿拉伯世界爆發茉莉花革命之後,有一些中國人在網上相約在北京和上海參加"散步"。

文章寫道:"最終網上的這些呼籲消失了,真正可以稱得上集會的只出現在上海。但是這些結果顯示出,當世界某個地方出現更大規模的爭取自由權利和更多社會參與的運動時,中國的統治者會變得多麼緊張。"

文章寫道:"哈薩克斯坦的情況尤為如此。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之間的邊境線長達近1800公里。這個中亞國家與位於中國西北部的新疆接壤。與生活在那裡的維吾爾人一樣,哈薩克人也是突厥人的後代。幾十年來,新疆的維吾爾人一直抱怨被漢族人邊緣化和歧視。過去新疆也因此曾多次發生襲擊案件和暴力騷亂。根據聯合國方面的訊息,中國打著反恐的旗號,將大約100萬維吾爾人關在再教育營裡。近年來,許多維吾爾人逃到了哈薩克斯坦。"

"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哈薩克當局成功地暫時平息了抗議活動,這一定讓北京感到很欣慰。"文章寫道,"哈薩克斯坦是中國的重要能源供應國,也是參與北京'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戰略夥伴。中國領導層建議哈薩克斯坦政府效仿其鎮壓維吾爾人的模式。 "

文章最後寫道:"可以想見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支持現有政權,但是習近平對哈薩克斯坦領導人的稱讚讓人絲毫不會懷疑,對中國國內有可能出現的任何抗議活動,北京方面會做出怎樣的反應。"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