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用消費取代共產主義

張筠青(摘編)2015年10月27日

《南德意志報》周二繼續聚焦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以及「十三五」規劃。《柏林報》則關注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將訪華,並預言經濟不是此次的唯一重點議題。

https://p.dw.com/p/1Guzr
China Abschluss Parteitag KP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語媒體周二繼續關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南德意志報》在政治欄目上發表一篇署名文章,題為"消費取代共產主義"(Konsum statt Kommunismus),關注中國下一個五年計劃。

文章開頭寫道:"今日的中國與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已經沒有太多可比性。集體農業、工業排放配額、從豬肉到自行車都由國家制定價格-這些由蘇聯承襲而來的措施已經走入歷史。中國躍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創造出特有的國家資本主義。只有一件事情被沿襲了下來:那就是五年計劃。"

中國本周一召開為期四天的五中全會,研究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文章指出:"議事日程不外乎是整頓中國經濟,在經歷了多年高速增長後,使其朝可持續發展和環保發展。過去專注於生產和出口的做法,將被更多的消費、服務業和創新取而代之。"

文章寫道,由於五年計劃傳統上會規劃未來的經濟增速,新的經濟增長目標因此成為各界引頸期盼的焦點,許多觀察家猜測,"十三五"的經濟增長目標將只有6.5%。

作者接著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速正在放緩,其領導層一段時間以來開始稱之為'新常態'"。《人民日報》本周曾在微博上寫道,中國經濟未來必須推動消費和服務業,並更加重視創新和訊息技術。

"若中國官方媒體的說法可信,環境保護和社交網路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並在新的五年計劃中獲得更多資金,而金融領域將進一步自由化。"

"這樣的計劃聽起來很好,等待著共產黨的卻是個龐大的任務。近期出現越來越多危機訊號。鄉鎮和各省的巨額負債,重工業產能過剩,建築業增長停滯,一切都令觀察人士們憂心忡忡。特別是共產黨顯經常露出的手足無措以及矛盾的做法,使民眾和投資者喪失了對其經濟政策能力的信任。

"未來的決定性問題是,共產黨是否能將2013年底三中全會時作出的改革承諾全數兌現。"


梅克爾在北京

Angela Merkel in China 7.7.2014
德國總理梅克爾曾於2014年7月訪華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總理梅克爾本周三將啟程前往中國訪問。《柏林報》在標題為"經濟不是一切"(Wirtschaft ist nicht alles)的文章中指出,德國是中國在歐洲的最大貿易夥伴,經濟合作毫無疑問將是梅克爾此行的重點話題,但柏林政府還有其它欲與中方商議的問題。

"聯邦政府的觀點發生了改變。並不只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出現疲軟,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政治角色越來越具重要性。柏林雖然期待能談成一些經濟協議--如德國交易所與中國股票交易所的合作--但在難民危機加劇之際,政治合作更為重要。"

"柏林方面認為,中國在敘利亞危機中也能發揮作用,因為中國對俄羅斯有重要影響力。人們也期望北京能參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經濟建設。難民危機也會是德國總理訪華的關注議題,主要的問題是如何阻止造成難民潮的原因。"

"在雙方會晤中還將提及其它的德國問題:大眾汽車醜聞。雖然柴油技術在中國並沒有太大的重要性,聯邦政府也相信尾氣醜聞未破壞德國經濟形象,但汽車工業仍是雙邊關係的核心元素。"

"此外,總理女士也繞不開另一個常見的德中議題:人權問題。'記者無國界'組織已向梅克爾請願,呼籲中方釋放被關押的德國之聲專欄作者高瑜以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國際特赦組織還批評中國人權在現任領導層執政期間開倒車。對於中國收緊審查制度以及律師遭到逮捕的情形,柏林政府圈也感到擔憂。"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