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疫情暴露了經濟的脆弱性

文山 摘編
2020年2月15日

周末的德語報刊評論版,重點關注了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新蘇黎世報》認為,北京害怕經濟下滑甚於害怕李文亮事件。《奧格斯堡匯報》則指出,全球經濟在這場突發疫情面前很脆弱,但是絕不能以此為藉口而對全球化開倒車。

https://p.dw.com/p/3XpFZ
Shanghai Einkäufe im Supermarkt mit Schutzmasken
疫情期間的上海超市圖片來源: AFP/N. Celis

(德國之聲中文網) 瑞士《新蘇黎世報》的評論以"習近平與冠狀病毒:一旦停工,就有麻煩"為題,認為相比李文亮事件,中國當局更擔心疫情停工造成的經濟衝擊。

"經濟停滯很快就會影響到中國的普通人。如果局勢不能很快緩和,眾多餐飲業、零售業經營者馬上就會面臨破產危險,他們的業務已經連續幾個星期陷入停頓。這會造成失業率上升,養活整個家庭、在城市裡謀生的農民工,也將失去收入。"

"疫情、隔離、付不出薪水,這些因素混合會引發爆炸性的後果,民眾也許會上街表達不滿。對於獨攬大權的習近平當局而言,這是極其恐怖的場景。中國政府最擔心的莫過於社會不穩定,這會造成真正的壓力。相比而言,李文亮醫生去世後社交網路上的風暴,當局還能比較放鬆地看待。真正的危險來自於空空的錢袋、飢餓的肚腸。幾十年來,中國當局與民眾間的默契就是:當局負責讓生活水準不斷提升,民眾則放棄政治參與之訴求。而現在,這種默契有可能一下子被打破。"

"1月20日,這場疫情的真正嚴重程度逐漸顯露之時,習近平還曾說,人民群眾的健康比經濟利潤更重要。而現在,論調卻發生了變化。習近平開始強調,關鍵要在保護健康與提振經濟之間取得平衡。這種做法好比走鋼絲:職工們必須要重回生產線,以便養家餬口,但是上百人同時就餐的食堂,也是病毒傳播的理想場所。"

"中國政府試圖減輕疫情的經濟衝擊,目前的做法也比較謹慎。中國政府沒有出台會推高債務的大規模刺激經濟政策,而是採取了精準的措施:銀行延長貸款期限,上海還推遲了原定的提高社保繳費之計劃,中小企業則可以獲得特別補助。這些措施能夠緩解短期困難。但是,如果想要避免大的社會動蕩,還有賴於盡快遏制疫情。"

該報另一篇題為"新冠病毒在中國不會引發革命,但該國政治變革勢在必行"的客座評論則寫道:

"疫情大規模爆發之後,習近平當局遇到了意料之外的麻煩。這場疫情,也為檢驗中國體制的缺陷提供了契機。國際社會應當利用這個時機來對中國適當施壓。不一定要追求推翻這個政權,而是應當試圖向中國政治體制內注入國際公認的價值觀。比如:及時公佈攸關公共衞生的訊息、尊重基本人權。如果全球公眾繼續在新冠病毒來源問題上被蒙在鼓裡,這將是一個恥辱。畢竟,這事關如何遏制疫情的全球傳播。中國不一定需要一場革命,但是政治變革不可迴避。屆時受益的,將不只是中國,而是全世界。"

Deutschland Coronavirus - Vorbereitungen in Essen
德國醫療系統是否做好了准備?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B. Thissen

德國《奧格斯堡匯報》以"新冠病毒將給全球經濟帶來風險"為題,刊評認為,全球化的經濟其實很脆弱,並沒有應對此類突發事件的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顯示出全球化時代的各國經濟緊密相連。供應鏈遍及全球,經濟體系的脆弱性也隨之上升。蘋果等電子廠商就估計,其中國生產基地的工作會延後。這種延遲有時也會造成嚴重後果,比如歐洲現在就因原材料短缺而面臨抗生素庫存告急的情況。"

"很快,德國的機械製造、汽車產業也將會因中國工廠停工而面臨供應鏈緊張的局面。經濟後果到底有多嚴重,將取決於疫情的進一步發展。……現在不少人都在討論,90年代、00年代的全球化是否步伐太快?在貿易戰中,新的關稅壁壘豎立了起來。而這場疫情則讓人看到,民族主義回潮也有其界限。"

"貿易和旅遊業將世界各國緊密聯繫在了一起,一國的工廠也往往依賴於另一國的企業供應專門的零件。德國大眾這樣的企業,也需要海外銷售市場才能存活。除非付出重大代價,否則這一趨勢無法逆轉。"

"因此,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強健的手段來應對新冠疫情這樣的突發危機。我們需要世衛組織這樣的國際機構來評估風險、傳遞訊息,我們還需要醫學專家網路。最終,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國際合作,而非更少。"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及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