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誰的損失比較大?

文山 摘編
2018年10月15日

中國崛起,是否必然與霸主美國發生衝突?孟宏偉案究竟是損害了國際刑警組織、還是中共自身的形象?德語報刊評論版,關注了這些話題。

https://p.dw.com/p/36Z2q
China Peking Flaggen China und US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 柏林出版的《世界報》以"與當年德國一樣,中國正在尋求'陽光下的地盤'"為題,刊登了該報退休首席記者、著名歷史學教授施蒂默爾(Michael Stürmer)撰寫的評論。文章認為,如果中國真按計劃在2050年成為全球領先的強國,那麼一場衝突就不可避免。

"中國崛起,最初利用了基於西方規則的貿易以及智慧財產權體系。中國人還反復強調其崛起的和平動機,同時又要求平等參與國際事務,尤其是國際貿易事務。川普治下的美國把這看作是不動用軍隊的侵略、對美國就業崗位的險惡掠奪、對川普选民以及美國中產階級的惡毒攻擊,而中國政府則將其視為回歸理所當然的秩序。"

"因此,過去十年一直提的'和平崛起'就不再能滿足需求。習近平宣佈要在2050年左右成為全球領先的國家,而這也會伴隨著自然資源的急劇消耗以及人口的快速老化。不論是一軍事還是非軍事的形式,這場崛起看來無法避免一場嚴重的衝突。中國周邊的小國將會悄然地去適應大國,而美國這樣的大國與中國的衝突則會公開化。美國大幅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只是一個開端。"

作者隨後將中國崛起與歷史上的德國崛起進行了對比,指出兩者有著一定的相似性:當年德國挑戰英國霸權,而現在則是中國挑戰美國霸權。"最終會形成勢均力敵的局面,還是一國稱霸?北京顯然不想讓其他國家來回答這個問題。旨在讓中國產業走向歐洲的'一帶一路'規劃,就是中國大戰略的組成部分,南海島礁擴建以及軍事化也屬於這一戰略。中國將這一國際貿易重要通道看作是國防最前線,而美國則堅持自由航行權。華盛頓的狂人盡可以繼續損害美中關係,但是,經濟戰最終失控,在歷史上也發生過不止一次。歷史,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無情的教訓。"

Meng Hongwei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Metzel

瑞士《新蘇黎世報》則以"孟宏偉沒有完成北京交待的任務?"為題,再次就國際刑警組織主席被中國拘押之事刊發評論。文章指出,這一事件對國際刑警組織造成了損害,而最大的受害者,其實是中國政府自己。

"很難說,北京究竟是缺乏必要的輕重感,還是精心算計了國際形象受損以及國內權力鬥爭的得失。北京只是很籠統地給出了涉嫌'受賄'這一常常用來打擊政敵的理由,因此外界只能猜測。"

作者接著指出,雖然國際刑警組織的日常工作由秘書長主持,但是其主席由中國人擔當,依然有助於提升北京的國際形象。而孟宏偉事件發生後,今後北京再提名中國人出任國際組織領導人時,其他國家就會三思。文章還認為,也許講究權力尊卑的中國官場,根本就沒有明白國際組織的運作方式,因此以為孟宏偉沒有完成祖國交予的任務。

"不管怎麼猜測,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今後,北京要再想提名自己人出任國際組織高官,難度將會加大。孟宏偉案說明,中共領導人還沒有領會國際社會的游戲規則,或者是故意無視。北京要想減小孟宏偉案的損失,只有迅速提供此案的具有可信度的訊息。"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國際刑警組織主席孟宏偉的妻子在法「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