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貿易戰與北京的內政難題

苗子(摘編)
2019年5月13日

中方表示決不屈服於川普的"極限施壓",但時隔數天,方宣佈了一些"必要反制措施"。德語媒體從中國內政、中美關係與國際格局以及歐洲角色等多角度報導、評論中美貿易戰的最新進展。

https://p.dw.com/p/3IQKN
China Amerikanische Fahne im Freihandelshafen Qingdao
美中貿易戰接下來會怎麼打?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STR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警示鐘聲"的文章,指出中國試圖緩和與美國的貿易之爭,但北京不願向美國作出全面讓步,而是畫出多條紅線。

文章寫道,在華盛頓的談判無具體結果之後,中國的首席談判代表劉鶴周五(5月10日)晚作出輕鬆的姿態,"這位副總理以如此方式低調處理這一衝突,恐怕首先是為了安撫本國市場,不過,同時也是向共產黨內部的強硬派發出訊號。其含義可能是:習近平不會向川普的極限施壓戰略屈服。"

文章綜述了劉鶴提出的中美三點意見分歧之後寫道:"在中國的私有經濟內,有許多人也迫切要求限制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的權力,並因此私下對川普竖大拇指。因為中國的私有企業也受到不公平待遇,比如國有企業因其政治關係網而獲得充裕的貸款,儘管部分情況下虧損嚴重。這花掉了北京很多錢,也導致私有經濟缺乏流動資金。但改革在政治上有風險,習近平已表明'穩定'對他更重要。工人下崗可能導致社會不安。此外,國有企業背後是政治利益集團,之所以不那麼明顯,是因為一片沉默的黨內部的權力鬥爭不向外透露。"

文章寫道,華盛頓提出的要求令北京無法接受的一點是,由美方設立一個職能機構來評估中國是否遵守了約定。文章也指出,北京仍盡力不給川普更多的理由讓衝突進一步激化。中國仍未宣佈"必要的反制措施"都包括哪些。"或許,北京方面仍在努力尋找什麼才是合適的答案。""對北京而言,尤其成問題的是,對中國的強硬路線在華盛頓得到跨黨派的廣泛支持。在此背景下,就貿易爭端達成協議也只不過是喘息的間隙。"

USA Washington Chinas Vizepremierminister Liu He
劉鶴5月9日在華盛頓離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B. Ceneta

誰領先?

《柏林日報》題為"誰領先?"的評論認為,美中衝突不是貿易那麼簡單,而是關乎全球領導地位。

文章寫道:"兩大太平洋沿岸國家的衝突其實已醞釀多年。如今瀕臨失控,要歸因於華盛頓和北京都由煽動性的國家主義所統領。"

文章寫道:"(川普)以自我為中心、否認全球相互依賴性的政策,令中國人的信念進一步得到加深,即美國是正在走向沒落的帝國。中國的共產黨不斷透過學校、電視和網路向其公民傳遞這一思想,即西方的主導如今僅僅是歷史的注腳,中國很快就將重新回到有幾千年歷史的世界之巔。"

文章繼續寫道:"美中之間存在一種意識形態的敵對。即便措辭再精確,也沒有任何貿易協定能夠消弭這種敵對。更有可能的是,這一對抗將在數十年內主導國際政治。"

EU-Fahne auf China-Fahne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chromorange/C. Ohde

歐洲應承接領導角色

《商報》發表客座評論"自由貿易的聯盟",作者是德國聯邦議院聯盟黨團經濟與能源政策發言人普費弗(Joachim Pfeiffer)和聯邦議員盧恩霍夫(Stefan Rouenhoff)。

文章認為,儘管存在多方面的衝突,歐盟仍必須同美國一道,來拯救世界貿易秩序。

文章認為,儘管美國已經告別了自由的世界貿易秩序的捍衛者角色,但是,"中國單方面的開放政策逐漸消磨在口頭表述、而非實際行動上。在具有戰略相關性的經濟領域,經濟民族主義、國家資本主義佔據統領地位。早期作為世貿組織參與方的合作意願,如今已讓步於國家自我主義,也讓以規則為基礎的貿易體系深陷危機。這樣一個體系是否會崩潰,已不能完全排除可能。

"為維護自由的世界經濟秩序,捍衛我們的價值,保障國際勞工、環境和社會福利的高標準,歐洲必須接手領導角色,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一道,建立世界範圍內自由貿易者的新聯盟,並帶領它。"

文章寫道:"儘管與美國存在貿易政策上的摩擦,跨大西洋經濟關係仍具有高度的重要性。美國仍是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出口夥伴,並且與我們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儘管存在各樣意見分歧--通話渠道仍不能斷。"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