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超額完成計劃 衝擊全球市場

文山 (摘編)2016年9月12日

周一的德語報刊,再次將目光投向了有喜有憂的中國經濟形勢:太陽能電池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甚至會波及全球市場。另一方面,中國的科技企業則在異軍突起。

https://p.dw.com/p/1K0pM
China Solaranlage Luoyang
河南宜陽的新能源發電站(攝於2016年5月)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T.Yiwei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報》以"廉價中國太陽能電池衝擊全球市場"為題,指出北京當局試圖對國內太陽能市場降溫,這將導致中國的過剩產能輸出到國外市場,威脅歐美同行的生存。

文章開頭先是盤點了一下德國太陽能市場的現狀,注意到每年的新增裝機容量遠遠不能達到德國政府的既定目標。作者不無揶揄地寫到,德國人終歸還是玩不轉計劃經濟,不過好消息是,搞了幾十年計劃經濟的中國,如今也在這方面遇到了麻煩。近期有些失控的太陽能行業,就是一個例子。

"北京當局為今年設立的目標是:全國範圍內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須達到1800萬千瓦。西方的業界分析人士一度對此感到難以置信:這相當於18座核反應堆的發電裝機容量。"

作者接著指出,在兩年前,1800萬千瓦還是全球光伏總容量。"現在,令專家更為震驚的是,6月份的數據已經顯示,中國只花了半年時間就超越了天文數字般的年度目標。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2200萬千瓦。而當年的太陽能領跑者德國,可是花了整整15年時間才將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提升到大約4000萬千瓦。"

文章隨後筆鋒一轉,尖銳地指出,這種"超額完成計劃"可不是什麼好事,而是說明了北京對這個依賴補貼的產業失去了控制。作者注意到,中國政府在今年夏天已經下調了對光伏發電的補貼,並且只批准今年下半年再新增6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

"對於英利等中國光伏廠商而言,現在只有一個選擇:削減積壓的庫存,以期稍微緩解一些資金緊張。在中國市場上,太陽能面板已經很便宜了,現在他們要以更加便宜的價格銷往海外。彭博社預計,2016年下半年全球市場上的光伏面板將出現30%~40%的過剩,這將導致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市場都出現庫存積壓、價格暴跌的情況。"

作者接著寫道,雖然歐盟對中國光伏面板課以高額的反傾銷關稅,暫時對歐洲本土的太陽能面板廠商起到了保護作用;但是,中國的便宜產品已經湧入印度、越南、泰國等市場,擠壓了當地廠商的生存空間,後者不得不將目光投向歐美市場,長此以往還是會對歐洲的廠商構成價格壓力。"太陽能電站建造商等企業則批評說,歐盟當局實施多年的貿易壁壘使得歐洲的投資者以及消費者沒有享受到光伏面板價格下跌的益處。在這些企業看來,如果取消這些壁壘、允許國外的廉價產品進口,歐洲市場對光伏面板的需求會再次強勁上揚。"

Logo von Huawei
圖片來源: Reuters/H. Hanschke

德國《商報》近期則組織了該報的一些記者以及德國中小企業主共同前往中國考察。在參觀了上海的華為研發基地後,該報刊文指出:"中國企業的成功靠的是兩條支柱:家門口的6億中國人正在努力進入中產階層,這一人群的消費能力看上去是無限的。與此同時,中國的企業家也意識到他們的視線必須要跳出一畝三分地,現在他們越發頻繁地將業務重心向海外市場轉移。儘管全球宏觀經濟並不景氣,但是中國的私企依然在國際市場取得成功。北京的國有企業如今也頻頻借鑑私企的戰略。"

作者以華為為例,注意到這家企業98%的股權都在員工手中,創始人任正非只有2%的股份。"但是他的影響力卻不止這些。任正非深信,華為的經理、職員只有在扁平化的管理體系中才能夠萌發出創新的點子,才能夠'仰望星空',才能夠讓華為的未來不只是仰仗某一個人。"

"華為的三名高管輪流擔任CEO,每六個月輪換一次。在過去三年裡,華為甚至在中國本土市場超越了三星。而在全球市場,華為智慧型手機銷量位列第三。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營業額已經達到了2455億元人民幣。"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