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60310 Wut Kultur

2010年4月2日

出於對當今政治及經濟危機的反應,是否"憤怒"也成為了一種文化?位於柏林的世界文化之家在一場展覽中通過演出、朗誦、影片等手段向人們展示:在未來,憤怒將會以什麼樣的形式表達出來。誰會生氣?他們為什麼生氣?什麼時候憤怒與不滿終會轉化為復仇與暴力?

https://p.dw.com/p/Mhbr
是憤怒還是啞口無言?圖片來源: reloading images

柏林世界文化之家的這場展覽直指人們受傷的心靈。展覽並不是為了帶給人們藝術上的"享受"。觀眾們沒有舒適的座椅,甚至沒有可供倚靠的欄桿。當演員尤內爾(Birol Ünel) 咆哮著抱怨全世界,觀眾此刻就站在舞台中間。

尤內爾朗誦的這首詩名為《怒吼》,是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在這首詩中,詩人描述了自己在毒品、爵士樂與癲瘋之間徘徊的狀態。

通過精心挑選的演出、充滿諷刺意味的繪畫以及引人入勝的朗誦,這場展覽成功為人們打造了一場視覺盛宴。

藝術家加林多(Regina Jose Galindo)將自己的表演命名為"掠奪"。這場表演帶給觀眾難以忍受的感覺。尖銳的鑽孔聲刺痛耳膜。這位來自瓜地馬拉的藝術家在觀眾面前展示了自己的金牙被拔出的過程。她的表演中常常充斥著對身體的折磨和對自我的摧殘。加林多說,自己的藝術表達很激烈,這是由於故鄉瓜地馬拉對自己的深刻影響。這位身材嬌小的婦女將生活中的暴力通過血腥的畫面表達出來。

Ausstellung Kultur der Wut
拔牙?藝術?圖片來源: Regina José Galindo/HKW/Prometeo Gallery di Ida Pisani

加林多說,自己的藝術訴求不僅僅是通過自我摧殘象徵殖民掠奪的血腥與殘忍,同時也是有意識地將德國與瓜地馬拉的聯繫表現出來:"德國與瓜地馬拉之間自十九世紀末期開始就充滿紛爭。我們國家的一位獨裁者鼓勵德國人來瓜地馬拉移民,目的是為了改善人種。從德國來的移民獲得了面積廣大的農場,開始種植咖啡。而本地的印第安人卻只能做零時工,收入少得難以餬口。直到今天都還是這樣。德國人的後裔在政府及軍隊中佔據著重要職位。他們應該為我家鄉的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與磨難負責。"

表演中發生在德國集中營裡的故事絕非偶然。加林多想通過這種方式揭露一個黑暗的聯盟--處於社會高層的德國人及瓜地馬拉人對當地民眾的無情掠奪:"來自德國的移民引進了一個'金字塔'體系。位於最高層的是擁有純正德國血統的瓜地馬拉人。最底層的是當地印第安人。幾百年來,這種體系就一直存在。位於塔尖部分的那群人僅佔總人口的5%,卻享有超過90%的社會財富,而原著居民卻食不飽腹。"

展覽中的活動豐富多樣,但都圍繞著殖民掠奪、種族滅絕這類主題。

藝術家貝爾拉姆(Kaya Bekalam)也通過不斷重現現實的圖景來表達自己的藝術訴求。這位來自柏林的媒體設計師通過一個名為"圖像重現"的移動影片設備讓來自7個不同國家的演員們共同討論一部革命題材的影片。

貝爾拉姆表示:"我們給演員們觀看一部不知名的革命影片。影片分為三幕,實際上是由幾部不同的片子裁減、拼接而成的。我們把所有可能的東西混合在一起,因而作品的內容被沖淡了很多,剩下的就是革命的口號和堅定的立場。"

Ausstellung Kultur der Wut
柏林世界文化之家展廳一角圖片來源: Jimmie Durham/Matt's Gallery,London

與藝術之家此前的展覽不同,這場展出不落俗套。藝術家們對憤怒的表達如同鋒利的針尖深入人心。接下來幾周,眾多作家們還會聚在一起,展開一場關於"憤怒文化"的討論。而這次華麗的開場已經激起了觀眾強烈的興趣,去參加接下來的這場以憤怒為主題的"峰會"。

作者:Jutta Schwengsbier/凡一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