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投資中國的苦與甜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0月9日

機會的背後是陷阱,商海弄潮也有翻船的危險。中國的法律體系極不完善,這確實給投資者的創業藍圖投下了陰影。請看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

https://p.dw.com/p/497E
發電廠外的進口車圖片來源: DW

企業經濟活動總不免涉及風險,而法律條例是明確權責、處理問題的平台。可惜在當前的中國社會,無法可依或者有法不依造成無數的糾紛和麻煩。從10月5日在北京發生的案例中,類似的問題可豹窺一斑。

來自德國黑森州的暖氣鍋爐生產廠商威斯曼,按顧客要求出廠了兩架鍋爐,負責運輸的某北京承運人將鍋爐安置到敞蓬貨車中,然後行駛在車水馬龍的北京大街上。慘禍發生的原因在於,運貨人忽略了一個事實:北京的橋洞並非都如他想像的那樣高大寬敞,於是車行半路的時候只聽砰然一聲巨響......

威斯曼的負責人彼得-貝克低估了事態的嚴重性,孰是孰非,誰該承擔事故責任,這本是再清楚不過的事實。然而在德國理所應當的事情到了北京就全改了樣。因為按照中國法律規定,本地運輸人承擔經濟損失的最高限額為4萬元人民幣,而威斯曼的鍋爐價值超過10萬歐元。這對自1996年起就開拓中國市場的貝克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苦澀的教訓。他感慨萬分地說道:「缺乏法制保障是外商在中國投資遇到的最嚴重的問題。」

與威斯曼總經理深有同感的外商絕不佔少數。德國商會的統計表明,在中國有64%的德資企業抱怨商業訊息不透明,48%的商家認為經濟活動不能依法行事......

作為拉凱-曼德女式服裝公司的創建者和董事長,瑞納-安格爾也吃夠了缺規少矩的苦頭。她對記者說:「我與中國的服裝廠經常有業務上的合作。每次當我發現服裝成品有瑕疵缺陷時,都不能得到應有的賠償,即使要控訴對方,法庭也不會對我敞開大門。」

中國是一個靠人制而非法制的國家。請客吃飯拉關係也屬於商業中的日常活動。經理及業務人員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用以維護保養與客戶建立的人際關係,甚至邀請對方來德國旅遊觀光,都對合同的最後簽訂起著關鍵作用。另外,有無過硬的後台也決定了定單量的大小。例如,西門子總裁正因為與前總理朱熔基私交不淺,才在商界要風有風,要雨得雨,磁懸浮項目說上就上。現在樹倒猢猻散,舊時王謝堂前燕,只能飛進尋常百姓家。

儘管種種現狀不盡人意,開赴中國的投資者還是前赴後繼。威斯曼總經理貝克也說:「機會大於風險。」其他德國公司的同事說:「抱怨歸抱怨,打道回府撤出中國的,卻還沒見到一個。」

外商們非常清楚他們在中國想要的東西,目前中國市場被開發了近75%,剩餘的部分仍然能為他們提供高額的經濟增長率,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其它地方都無法媲美的。至於法制保障,姑且作為對未來的殷切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