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拍賣中國古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6月11日

一隻估價為400歐元的康熙年間的瓷盒在德國科隆蘭佩爾茨拍賣行的錘下拍出了13,5萬歐元的價格。到場的人群中不乏華夏面孔。據說,在歐洲,一些中國文物甚至比香港賣得便宜些。

https://p.dw.com/p/3jgv
文物保護國際會議提出建議,給文物添隨身護照,說明出處及所有經手人圖片來源: AP

黃色龍盤.出品年代:光緒年間。直徑46.8公分。底釉:藍色。盤底印章:儲秀宮制。盤中為二龍戲珠圖。估價:8千歐元。

牙雕:年輕婦女.19。1公分。年代:19世紀上半葉,立姿,清紗圍腰。發髻插花。估價:2200歐元。

以上是德國著名的蘭佩爾茨拍賣行夏季亞洲文物古董拍賣會上的部分文物。總部設在科隆鬧市區的蘭佩爾茨(Lempertz)拍賣行至今已經渡過了150年的歲月滄桑。是德國資格最老的大牌拍賣行。至今仍控制在家族手中。

走進拍賣行大廳,踏上大理石台階,迎面而來的是一陣陣超凡脫俗的優雅氣息。16世紀的鎦金佛像,18世紀的景泰藍花瓶,宋,元時代帶有一抹胭脂紅,人稱傾國傾城的雲窯瓷器,晚清時代的絲繡龍袍,聖旨,鼻煙壺,山水畫,條幅,或古樸或雍容個個儀態大方。

在拍賣前的展示會上客人不但能夠得到一份印製得及其精美的文物彩色說明冊,可以在展廳觀賞,並可以直接觸摸文物。當然來的客人無論是收藏者,還是商人,哪一個又不是對藝術品有著特有的敏感,哪一個又不是對這些見過幾番宦海沉浮,人世滄桑的歷史見證物心中懷有幾分敬畏呢。

正式拍賣會於六月六日和七日兩天舉行。 直接到場的100多名客人佔滿了整個拍賣大廳。老者居多。但其中的

10多名中國人卻大都是少壯派,分別來自美國,荷蘭,台灣,北京,上海和杭州。這當中也有科隆當地的華僑。據瞭解,這些中國人幾乎全是古董商人。

荷蘭長大的劉女士在開拍前就顯得忐忑不安。她說,看到這麼多大陸人來我都害怕了,他們那麼有錢,我拼不過他們。科隆附近城市諾伊斯市來的一對夫婦說: 「我們喜愛中國的古董,因為它們的造型樸素典雅,同我們歐洲這裡的傢俱相映成輝。今天的拍賣會上有一些很精美的文物,拿不拿得到就看我們的運氣了。我們蒐集這些古董純粹是出於愛好。」

稱這次拍賣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一點兒也不過分。

少至幾百,幾千,多至幾十萬歐元的交易數分鐘內成交。每一聲叫價都讓你喘不過氣來,都在煎烤著出價者的神經。

拍賣行的漢施泰因經理告訴記者,拍賣的大多數文物都來自私人收藏。有的文物已經在歐洲流傳了幾代人。

就中國開放以後有沒有很多文物被偷帶出境,到歐洲來拍賣他說:

「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不少中國客商,其中有很多台灣或香港的客商到歐洲來購買中國或亞洲文物,然後帶回國。中國已經擺脫了貧窮落後,正在走市場經濟的道路。私人比過去有了錢,自然會到全世界收購自己國家的文物。在歐洲,一些中國文物甚至比香港賣得相對要便宜一些。這也是一種吸引力。我們公司在拍賣前會將所有文物經過世界最大的倫敦被盜文物記錄中心查證。拍賣前還會向客人散發附有圖片的說明目錄,並向中國各大博物館寄送,網際網路上還會對拍賣文物做詳細介紹。這麼大範圍的知情 網路可以對文物起到保護作用。

對不久前柏林召開的文物保護國際會議所提出的一個有關給文物增添隨身護照,說明文物的出處以及所有經手人的建議,漢施泰因先生嗤之以鼻。

「我不同意這個建議。它根本就不可能杜絕這些現象。對文物最好的保護是從根源上解決,而不是在整個貿易鏈的最後一環。也就是說,應當在偷盜文物的地方採取措施。在歐洲,文物進出口措施非常嚴格。比如你不可能沒有有關文化部的許可,從歐洲國家向外出口文物,當然也不可能在沒有任何手續的情況下將中國文物擅自攜帶,走出歐盟」。

漢施泰因先生還介紹說,歐洲現在有足夠的專家可以鑑別中國古玩的真偽,儘管中國人的造假技術登峰造極。為維護拍賣行的信譽,公司還聘請了一大批文物鑑賞專家。在拍賣東亞文物中,蘭佩爾茨的長項是中國瓷器和日本木雕。雖說不能提供百分之百地保證,但是可信度是非常高的。

而近年來假冒偽劣的所謂中國古董在歐洲市場的大量出現,動搖了收藏者的購買慾望和信心。拍賣行經理介紹:「比如唐彩市場大受創傷。當我20年前從一個小小的拍賣經濟人做起時,那時的唐彩比現在的售價要高得多。這位經理還強調說,全世界對品位高的文物的需求永遠沒有飽和。在這一點上需求總是大於供給。象為中國皇宮特製的一件瓷器,可能是義和團運動時期生產,以前曾賣過35萬歐元。象薩克森國王曾委託中國製造的一個花瓶估價為3萬歐元,最終賣價是30萬歐元。」

在本次拍賣會上一個大約肥皂盒大小,康熙年間的瓷盒將拍賣推向高潮。這件文物原是德國曼海姆市維特博士的收藏品。合子為明黃底色。圖案是一對山雞在牡丹花叢覆蓋的岩石上對視。估價:400歐元。當報價攀升到1萬歐元時,場內的空氣凝固了。現場的出價人全部放棄了努力。只有大廳內四周的7,8個經濟人通過電話用英語,法語,荷蘭語同他們的客戶在聯絡,並不時舉起手來示意。看來真正的大手筆是不自己露面的,你無法猜出他們在世界的哪個角落。而這只瓷盒的最終價格是13.5萬歐元!

作者:韓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