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拯救盧安達瀕臨滅絕的自然資源

2010年11月2日

非洲中部剛果盆地的森林依然完好無損,然而,該地區政治動亂也使這個獨一無二的生態系統受到了威脅。如今,兼顧非洲居民需求的項目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https://p.dw.com/p/Pw4J
維龍加國家公園的山景,山前是草原
迷人的景色:從盧安達眺望維龍加山脈圖片來源: CC/John & Mel Kots

通往盧安達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邊境城市吉塞尼的公路上,最後一段路程景色迷人。高達3400米的尼拉貢戈火山聳立於吉塞尼和相鄰的剛果城市戈馬,蔚為壯觀。尼拉貢戈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活火山之一,8年前最近一次爆發時,熔岩掩埋了戈馬城。

戈馬的居民一次又一次地在冷卻後的熔岩上重建家園,層層迭加。火山是禍,也是福:火山爆發之後留下了肥沃的土壤,也從而導致這一非洲人口最為稠密地區開始爭奪耕地的鬥爭。維龍加國家公園的森林位於火山坡上。這些長年濕潤的山區霧林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動植物,它們也是目前僅存的近700只山地大猩猩的家園。

然而,這裡不僅僅是自然的天堂。1994年盧安達種族大屠殺後,幾十萬難民逃到戈馬。如同熔岩流一樣,難民潮也留在了這裡。如今,這裡既生活著被驅逐的人們,也有逃避盧安達法律追究的殺人凶手。這兩種人全都背井離鄉,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生態系統」中。

削弱非法伐木的黑勢力

乍一看來,這裡最緊迫的問題似乎很一般:用於做飯和取暖等基本需求的能源從何而來?自從大規模難民潮到來以後,這裡的人口密度急劇上升,目前比德國高一倍,原有的結構被完全打亂,將近100萬人口唯一的能源是木炭。暴力民兵利用對能源的巨大需求為自己謀取資金來源。他們在維龍加國家公園的森林裡非法砍伐硬木,每年獲利約3000萬美元。而制止這一濫砍濫伐現象則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人們現在開始與非法伐木的黑勢力直接開展鬥爭,提供更好而同時又有附加值的產品:「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保護區以外種植速生林,並為生產節能爐灶提供補貼。這樣的爐灶可節約30%的燃料。現在,這一項目已經初見成效,尤其是削弱了武裝民兵的財力,動搖了他們的群眾根基,使遊客又能安全地觀賞山地大猩猩。

施工機械:剛果森林被砍伐
伐木黑勢力:暴力民兵非法砍伐硬木賺錢圖片來源: Karl Ammann, Rettet den Regenwald e.V.

剛果東部:對自然保護者持久的挑戰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德國分會的約翰內斯•基希加特爾(Johannes Kirchgatter)希望國際氣候保護組織提供的資金不僅可以用在這裡,而且也能用於整個剛果盆地。剛果東部的森林雖然是非洲腹地的明珠,但對於氣候保護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海岸的150萬平方公里人跡罕至的原始雨林。這一面積是德國和法國國土面積的總和。

「世界自然基金會」打算明年借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雷射探測和測距系統(LIDAR),調查這些森林佔原始森林的比例究竟有多少。雷射探測和測距系統利用雷射和雷達從飛機上對森林表面進行掃描,製成地貌圖,以此獲得有關樹冠密度的訊息,甚至還能通過葉綠素含量確定不同樹種。LIDAR將為「世界自然基金會」提供對剛果盆地進行區域劃分的數據基礎:哪些地區是原始森林而需要特別保護?哪些地方可供當地居民利用?

保護物種的宏偉目標

盧安達紐恩威國家公園
盧安達紐恩威國家公園圖片來源: Carl Gierstorfer


這一項目的目的是,將剛果盆地15%的面積辟為保護區,保護非洲森林象、倭黑猩猩以及特有植物的生存空間。此外,還要通過減少毀林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項目保護大片地區作為二氧化碳儲存地。發達工業國家可以通過保護這些森林購買溫室氣體排放權,獲得的收益可以為當地居民帶來好處。然而,在世界上最為腐敗的國家之一的剛果民主共和國,這並非是件易事。

用鑷子對植物進行檢查
保護植物就是保護倭黑猩猩等物種的生存空間圖片來源: Carl Gierstorfer

儘管如此,基希加特爾仍然持樂觀態度,因為還是有成功的案例。比如位於剛果盆地西部的拉克土姆巴地區。拉克土姆巴與維龍加山脈相隔1500公里,是一片由河流、湖泊、森林和草原構成的地區,為100萬人提供生存基礎。

「世界自然基金會」為那裡的人們提供了養魚新方法,並劃定保護區,防止過度捕撈,重新提高魚類數量。對農業和畜牧業也是如此,環保人士們希望將14000平方公里完好無損的森林作為保護區,對其餘65000平方公里採取可持續利用。進行這樣的改革迫在眉睫,因為在今後二十年內,這一地區的人口將翻番。只有在人的需求與自然和氣候保護的目標互相統一的情況下,這裡僅存的野生資源才能得以保留。

作者:Carl Gierstorfer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