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Digital Kills the Polaroid

2008年11月27日

今年的11月26日本應是寶麗來(Polaroid)即時成像相機的60大壽,但是它的歷史使命已經進入全面終結的倒計時:今年年底,寶麗來相機的專用軟片將從商店貨架上全面消失。

https://p.dw.com/p/G3YF
寶麗來照片-張張都是孤本圖片來源: Susan Stone

寶麗來公司在2001年就因舉債過多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到2007年時曾經風靡幾十年的寶麗來相機停產,並隨之從貨架上消失。從明年開始,寶麗來專用的即時成像軟片也不再銷售,寶麗來相機的鐵桿粉絲們今後也只有對著一張張舊照片懷舊的份兒了。

寶麗來相機起源於一個美國小女孩的夢想。1944年,美國物理學家艾爾文.蘭德與家人渡假時,小女兒等不及沖洗,吵鬧著要立刻就看拍的照片。渡假回來後,這位自己經營一家光學儀器公司的物理學家就對女兒的這一"非分"要求"耿耿於懷",經過潛心鑽研,終於琢磨出即時成像相機技術,並在1948年11月26日在市場上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即時成像相機Polaroid 95,當時的售價是每台89.75美元。

Andy Warhol
著名美國藝術家Andy Warhol也是寶麗來的粉絲圖片來源: Dino Pedriali

1972年,寶麗來推出SX-70袖珍型即時成像相機,立即風靡全世界,到70年代中期時售出了600萬台,擁有一台寶麗來SX-70成為一種美國人的時尚,粉絲們稱它是自帶暗房的相機。其實,寶麗來的訣竅不在相機本身,而是在它使用的專用軟片。這是一種集成了正副片的雙層膠片,膠片在相機內通過兩個滾軸時,顯影液就被塗到上下兩層膠片上。

寶麗來相機從按動快門到顯影成像需要大約90秒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外界的光影與溫度等因素對成像品質都發揮著影響,因此有的攝影藝術家專門利用寶麗來的這一特點,創造出事先沒法預料的、獨特的攝影效果。

Erste Polaroid-Kamera 1948
蘭德博士1948年拿出他的第一個即時成像相機圖片來源: AP

每一張寶麗來照片同時也是"孤本",因為它沒有底片,不能複製,除非你採用翻拍和掃描處理。寶麗來即時成像的照片還有一個很大的侷限,那便是與當時的光學相機拍攝的正片或負片相比,它的影像品質很低,缺乏細節表現。

隨著數位相機的普及,"即時成像"不再是寶麗來的專長,而寶麗來的缺點卻在數位攝影的比照下十分突出。今年6月17日,設在荷蘭恩社德的膠片廠停止生產最後的一種寶麗來膠片T600膠片;今年年底,寶麗來相機和膠片將從店面上全部消失。寶麗來全面退出銷售舞台的消息讓那些還在銷售寶麗來膠片的店家看到了最後的商機,寶麗來54和59型膠片近來價格猛漲50%。玩寶麗來相機從來都不是省錢的愛好,如今一盒10片裝的Image型寶麗來膠片在德國售價20歐元,這意味著一張寶麗來照片的價格是列印一張數位照片的20倍。

雖然寶麗來公司已經破產,寶麗來相機也開始推出歷史舞台,但是寶麗來品牌似乎還要做最後一博。據說,寶麗來品牌下推出了一種叫PoGo的袖珍數位相片列印機,它可以說是寶麗來退休後"反聘",開始放下身段為數位相機"打工",因為它可以隨身攜帶,即時列印手機和數位相機拍攝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