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冠病毒是否源出於武漢病毒所?

Fabian Schmidt
2020年4月18日

初聽之下有陰謀論之嫌,卻也有可能是事實:新型冠狀病毒或許真是從一個研究蝙蝠病毒的中國科研機構洩露的?

https://p.dw.com/p/3b6UC
Deutschland Hochsicherheitslabor Ebola
安全措施嚴格的武漢實驗室實行與柏林羅伯特-科赫研究所S4實驗室(圖)相同的標準圖片來源: imago/ZUMA Press/M. Heine

(德國之聲中文網)研究者和記者們早在猜測,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進入武漢的。一家海鮮批發市場成為懷疑對象,該市場也經銷野生動物。

現在,多個西方媒體報導說,這一病毒可能是從該市場附近的武漢病毒研究所溢出的。

還在今年一月,社群網站上便傳布有涉及該研究所的說法,只不過,頗帶陰謀論色彩,指稱該研究所從事秘密生化武器研究。

當時,《華盛頓郵報》 駁斥了關於該病毒乃人工合成產物的說法。該報詢問的病毒學家們表示,依據病毒呈現的特徵可排除人為變異的可能性。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安德森(Kristian G. Andersen)團隊的一項研究的證實。該研究報告3月17日刊登於《自然醫學》雜誌。

此外,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工作並不秘密,該所完成的大量有關蝙蝠病毒的研究報告送交專業刊物刊登。很多研究項目也有西方夥伴參與。比如,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加爾韋斯頓國家實驗室(Galveston National Laboratory der University of Texas)便同這家武漢研究所有密切合作。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說,美方對一些研究項目也提供了資金。

最早的感染者來自何方?

然而,所有這些都不能排除這一可能性:在武漢所的研究過程中,病毒意外洩露流布於外。還在一月底,專業刊物《科學》上便有一篇文章質疑關於該病毒是經由武漢海鮮市場跳轉至人的觀點。

專業期刊《柳葉刀》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結論如下:首批41名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中,有13人與該海鮮市場毫無接觸。

再者,很有可能,早在2019年11月就出現了零號感染者。當時,喬治敦大學醫學中心感染病學教授盧西(Daniel Lucey)在接受《科學》雜誌的一次採訪中也強調指出,最早的感染者與海鮮市場根本就沒有任何關係。

研究所亦有責任?

這就讓人不能不提出問題:病毒是怎麼進入武漢的。一種可能的解釋指向病毒學家石正麗。石教授在武漢所主持研究蝙蝠病毒,最近一次還於二月初在《自然》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有關蝙蝠病毒的專業文章。

Bildergalerie bedrohte Tier- und Pflanzenarten Fledermaus
研究者石正麗在中華菊頭蝠糞便中找到了冠狀病毒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2月6日,《南華早報》曾刊登一篇介紹石正麗的文章。根據該文,石正麗在洞穴中尋找取樣蝙蝠糞便,足跡遍佈中國28省。如《科學美國人》雜誌(Spektrum/Scientific American)所報導的那樣,在武漢所,她建立了有關蝙蝠病毒的一個全面的檔案庫。

2019年年初,她和同事聯名發表了一篇有關宿主為蝙蝠的冠狀病毒的大型研究報告。她在一隻中華菊頭蝠中找到了與那種跳傳型病毒極其相似的冠狀病毒。

得益於她的團隊的這一工作,病毒基因序列圖很快得以完成,並公之於世,促成研發疫苗和抗體測試可以史上從未有過的速度得以啟動。

"荒誕不經"

然而,數星期來,在亞洲以及世界其它地區的社群網站上,石正麗卻因此受到強烈敵視。她在紐約的合作夥伴、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 )主席達斯扎克(Peter Daszak)新近表態,對石正麗及其團隊發出聲援。

在接受美國公法電台"Democracy Now von National Public Radio"的一次採訪中,達斯扎克教授表示,關於病毒是從實驗室洩露的說法"荒誕不經"。他說,他本人就參與了蝙蝠取樣,實驗室並未存留SARS-CoV-2病毒。他批評說,現在所發生的是對"大瘟疫起源的一種不幸的政治化"。

引人注意的是,新近以來,北京顯然限制了關於病毒來源的報導。

中國駐英大使館對《每日郵報》的那篇文章大表不滿,稱相關的說法"毫無根據"。在一份聲明中,該使館強調,對新冠病毒來源的研究尚在全面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