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能源前進甘肅 水危機仍難解決

2011年4月22日

提到甘肅,人們總會聯想到狂風,沙漠和黃土。現在,那裡是中國的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基地,這一產業解決了兩萬人的工作。由於對於風能和太陽能設備的需求旺盛,這裡必須一天24小時不間斷地生產。

https://p.dw.com/p/112Qy
In China boomt die Windkraft. Der Ausbau der Kapazitäten übertrifft schon jetzt die kühnsten Erwartungen, Tendenz steigend. Das Bild wurde von Xiao Xu am 02.10.2009 in Hebei aufgenommen.
中國風力建設方興未艾(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Xiao Xu

甘肅省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坐落於古絲綢之路名城酒泉市郊,園內矗立著一座座氣派十足的清潔能源裝備工廠。雖然該產業園僅有兩年的歷史,酒泉的能源官員聲稱這裡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非碳能源生產中心。產業園生產的產品包括渦輪,葉片, 塔筒,塔架,軟體及其他風力發電零件,每年的風電裝機容量達到5000兆瓦。產業園以北是一個大型的風電場,該場延綿數十公里,裝有5000多架風渦輪機。

新能源產業園辦公室助理,25歲的陳曉燕(音譯)介紹說,華銳科技,金風科技,東業方電氣,中材科技以及其他21家清潔能源設備製造企業均已在此開工生產。其中兩家企業還將生產光能設備,以適應甘肅省不斷發展的光伏發電產業 的需求。在回答藍圈工作人員的採訪中,陳表示在未來三年內,將有十家新的企業在該基地設廠,屆時這個基地的工作人員將達5萬人。

"我們這裡就做這個,"她聳聳肩說。"我們生產能源。"

甘肅事實上已經成為地球上最大的清潔能源區。據甘肅省政府提供的數據,甘肅對風能發電的投資已達180億美元。酒泉市發改委副主任吳盛學(音譯)介紹說酒泉為新能源產業園所設的目標是,到2020年這裡的發電總量能達到20吉瓦。(註:一吉瓦相當於1000兆瓦。)

中材科技風電葉片公司在酒泉開設了佔地4萬平方米的工廠,員工1000人,去年葉片裝機達2400張。在新能源產業園,規模相當的葉片生產商還有另外兩家。一個風渦輪機配備3張葉片,這三家葉片生產商每年可裝配2400颱風渦輪機。

目前甘肅省已經建立數百家風電場,投入使用風渦輪機5500台,計劃未來還要再安裝數千台。風電場設在沙漠中心,每一風場通常建有500架風渦輪機,必須配備15到20個工作人員,甘肅省已為這些工作人員在沙漠中建了臨時宿舍。

甘肅的敦煌是中國藝術和旅遊名城,這裡也是甘肅的太陽能基地,中國國投集團下屬的10兆瓦容量級光伏發電示範站就設在那裡。這個建立僅一年,耗資達1800萬美元的電站是連接到中國輸電網的第一家太陽能發電廠。該站坐落於中國陽光最充足地區,每年運行3000多小時。

該廠的總經理是42歲的工程師任濤,他也是水供給和能源生產專家。他說,"我所面臨的挑戰是證明我們可以利用太陽能生產出低成本的充足的電量。我們國家要在發展的同時降低污染,減少水消耗,促進社會進步,綠色能源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在馬路對面, 矗立著另外一個10兆瓦的太陽能光伏電站,該站由廣東核電集團太陽能開發公司建造,於2010年下半年投入營運。 到今年年末,預計甘肅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20兆瓦。

除甘肅之外,中國還有六處風能基地和八處太陽能基地在建中,他們大多位於中國北部和西部的內蒙古,新疆,寧夏和吉林等各省。在東部沿海地區,中國還在大量興建利用海水做冷卻水的核電站。

***Nicht für CMS Flash-Galerien verwenden*** A worker builds biological barriers using hay to create grid patterns that stabilize sand dunes and prevent desertification in the Tengger Desert, Minqin, Gansu province, China, 20 October 2008. Located in the arid northwest, Minqin county is surrounded by the encroaching Tengger and Badain Jaran deserts in the east, west and north. The county is one of the major sources of China's sandstorms and groundwater levels are dropping about one meter every yea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spent billions of euros since 2001 trying to prevent further invasion of the desert in Minqin by introducing vegetation and planting trees. Threatening an estimated 400 million people in China, desertification has been exacerbated by land reclamatio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overgrazing of livestock. EPA/MICHAEL REYNOLDS +++(c) dpa - Bildfunk+++null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國近年的清潔能源政策

2005年,中國制定了世界上最積極的可再生能源法。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佈,到2020年,全國能源總需求的15%將由風能,太陽能,生物量能以及水利發電供給。

由於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上升,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2005年後中國又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優惠措施,鼓勵國內企業開發耗水量更少的清潔能源。2007年,中國制定了新的節水目標,要求工業和農業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削減20%的水量消耗。2009年,該目標提高到了60%。

中國政府還規定,納稅人必須在水電費之外繳納少量附加費,以分擔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政府除為可再生能源生產商提供低息貸款之外,還要求電力公司必須向他們購買電力。政府還規定再生能源生產商所使用的風力渦輪機組件70%必須向國內製造商購買,此舉意在保護中國本土製造商。在這一政策推動下,全世界前15家最大的風力渦輪機製造商中,就有5家來自中國。

中國給太陽能產業也制定了類似的優惠保護措施。在這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的領先國家。

新能源開發不能解決中國缺水問題

中國國家能源局預測說,在未來十年中,中國的風能,太陽能和核能發電總量將翻兩番。2010年該總量為53吉瓦,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230吉瓦。 另外一個非碳電力來源是水力發電,中國2010年的水電量為213.4吉瓦;據中國政府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水力發電總量將上升到400吉瓦。

然而,中國對電力的需求上漲迅速,對新電力技術的龐大投入並不能象許多人預期的那樣填補這些需求缺口,對於節約淡水的作用也不大。政府數據表明,2020年中國所需電力將達1900吉瓦,屆時風能,太陽能和核能發電總量只能達到該數量的13%。

據專家和政府預測,到2020年底,所有的風能,太陽能和核能電站將取代大約100家大型煤炭發電站,每年將節約35億立方米的淡水,並將減少75億噸溫室氣體的排放。

然而,作為一個日漸乾旱的國家,2010年中國的淡水消耗量為5910億立方米,未來十年中,這個數字將以每年400億的速度增長。年均水消耗量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歸結於煤炭開采量的增長。

去年中國政府承諾投入7380億美元開發非化石燃料發電技術,這一投入將迅速啟動中國向清潔能源經濟的轉型。目前中國各地已投入使用的太陽能和風能電廠已經為成千上萬人提供了工作崗位,無可置疑地證明清潔能源業能夠刺激就業增長。這也向美國及其他國家發出一個訊號,中國已經做好準備運用風能,太陽能,核能以及其他清潔能源發電,經濟學家們預測此舉每年將為中國增加數兆美元的收入。

然而,清潔能源工業的發展不能解決中國現代化所面臨的巨大威脅--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和持續減少的淡水儲量之間的衝突。未來十年以及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太陽能,風能和海水冷卻的核能發電站所節約的水量遠不夠解決中國的水短缺問題。淡水短缺已成為套在中國煤炭生產及煤炭燃燒行業的絞索,制約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及中國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Nicolas Lardy)說,"終有一天中國將陷入淡水危機,中國正在採取一切可能的步驟推遲那天的到來。 "

免責聲明:本文是"中國之瓶頸"系列英文環保文章之一,由德國之聲中文部編譯成中文。該系列文章由位於密西根州的藍圈組織( www.circleofblue.org)和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的伍德羅威爾遜中心中國環境論壇(www.wilsoncenter.org/cef) 合作調研並撰寫。藍圈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旗下由權威研究人員,科學家和通信設計專家組成的國際團隊製作有關全球淡水問題的多媒體報導。作為伍德羅威爾遜中心旗下的一員,中國環境論壇致力於為全世界的科研專家,商界人士,非盈利組織和政府官員架設交流平台,就中國所面臨的能源和環境挑戰進行對話。

作者:Keith Schneider 編譯:悠然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