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李太太在德國的經歷(3): 求學篇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2月30日

來自台灣的李家一家四口來到德國。李先生和李太太八十年代曾在德國留學,現在李先生受邀在波昂大學做一年研究工作。在這兒我們請李太太講述了她在德國生活的感受與經歷,很平凡,很普通....

https://p.dw.com/p/63o8
李太太在德國圖片來源: DW

李家的子女還在小,中學求學階段,在德國是屬於義務教育期間,所以必須上學。但是因為兩個小孩都不會德文,如何找到合適的學校就讀,對李家是個困擾。如果上美國學校或其它國際學校,上課時可以使用英文,但費用太高,李家負擔不起。如果上普通的德國中學,又怕小孩根本聽不懂。正當全家陷入兩難時,李先生恩師史密特的太太為李家哥哥找到一家中學。

這所中學提供一個專門為波昂的新住民設計的課程,這所學校叫做佈雷西特中學。校長史坦克先生提到設立這項課程的目的:「 我們設了這麼一個班級,大約有二十個小孩,他們都是很大了才來德國,或者他們是隨著父母暫居德國。我們希望他們經由這個課程,加強德文的學習, 因此可以很快融入這個社會,或者即使稍候離開這個國家,在這個語言上也可以有些心得。」

為了使得新移民可以更迅速的融入德國的社會,政府不只在 佈雷希特中學,也在其它的6個波昂中學也有類似的課程。

李家哥哥很快的進入學校系統,也找到新的朋友,因為班上有三位同學來自中國,這些同學在剛開始的時後,為他翻譯,協助他更快的進入情況。 李家哥哥一方面覺得學習德文很麻煩,一方面其實也很慶幸暫時逃開在台灣時所感受到的強大的升學壓力。

不管是在台灣、中國、日本或是韓國,學生的升學壓力都很大,要考進理想的學校,學生得從早讀到晚,並且讀很多參考書,參加許多補習課程。再德國情況卻不一樣。在德國即便是高中最高年級的學生,每天最晚下午三點便下課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小學生,下午十二點半或是一點就下課了。中小學生一周平均只上二十八小時的課。

校長史坦克先生提到為什麼那麼早放學的理由:「德國學生的家長,特別是中產階級的家長,很在意學生的音樂和文化素質的培養。他們希望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音樂課程或者參加文化活動, 所以不希望他們在學校待太久。」

來自中國的學生也認為德國的學習環境較理想,十五歲的張蘇覺得德國的學習方式和環境比較好。他說:「我當然喜歡這裡的環境。在中國作業比較多,若在中國主要是培養如何考試那高分,在這邊上課作業很少,而且都是鍛煉人的能力的作業。比如像這兒經常會有做廣告或是小報的功課,練我們的綜合能力,不像在中國鎮日抄單詞。」

校長史坦克先生說明德國中學教育的目的在於:「 德國教育有兩個層面:第一是人的養成教育,希望培養人民成為一個融入政治和社會文化的人。另一個重點是培養學生就業能力,或是進入大學的能力,使得未來大學畢業後在社會上可以有一席

之地 。」

李家父母對小孩的期許是希望他們在德國的短暫停留中,能夠放開心胸,張開雙手迎接新的朋友,認識歐洲文化,享受異國風情,接納不同的意見,也讓自己能夠停下腳步,沉澱下來,檢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