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東亞聯合任重而道遠

2005年12月15日

參加首屆東亞峰會的既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也有亞洲最強的經濟實體日本,不僅有來自民主政體澳洲和新西蘭的政府代表,也有統治緬甸的軍人政權中的將軍。歷時僅僅三小時的這次峰會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其唯一的成果便是:與會者做出決定,今後每年都要舉辦一次這樣的峰會。

https://p.dw.com/p/7d5a
吉隆坡會議決定東亞峰會每年召開一次圖片來源: dpa - Fotoreport

星期三,首屆東亞峰會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結束。與會者商定,今後每年舉行一次這樣的峰會,就貿易、安全、能源以及戰勝貧窮等問題展開討論。與會的16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及政府領導人計劃在2015年之前建立自由貿易區。

首屆東亞峰會可能在未來某一天會被稱為是歷史性的會議,但實際成果只是一個口頭約定。佔世界人口的一半左右的16個與會國家打算未來每年舉行一次這樣的峰會,以商討解決共同的問題,如能源供應或者禽流感這樣的健康威脅。

會議聲明最後指出,東亞高峰會議應當成為所有成員國的戰略、政治及經濟問題的論壇。峰會東道國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總結道:「與會者一致認為,應該成立一個東亞組織。如果我們之間有了更好的瞭解,就能進行更好的合作。」

一些樂觀人士會前希望,這個歷時三小時的會議能夠發出建立一個巨大自由貿易區的訊息。但會議結果使他們感到失望。在新德里、北京、新加坡、坎培拉及惠靈頓之間建立共同市場的想法仍是一個幻想,這一地區各國家的分歧仍十分明顯。

誰是未來亞洲自由貿易的火車頭,誰是這列火車的乘客?這是印度與會者在吉隆坡提出的問題。東南亞聯盟與中國的聯繫密切,馬來西亞總理不斷重複他的論點,即印度、澳洲及新西蘭從地理上講不屬於東亞地區。而日本表示,它能夠在這個可能成立的新組織中扮演重要角色,起到平衡中國的作用。

東京和北京在吉隆坡繼續了它們之間的爭執。原來計劃的日本、中國及韓國三方會談未能如期舉行。原因是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再次參拜東京的靖國神社。但在會議結束時,幾位政府首腦還是互相握手告別。小泉也講了幾句試圖緩和氣氛的話:「我做好了與韓國與中國代表談判的準備。我沒有什麼成見,就看其他兩位怎麼做了。我個人對中國和韓國持積極的態度。」

東南亞聯盟對存在於幾個亞洲經濟大國之間的爭執表示了憂慮。東南亞聯盟準備在未來多注重經濟,減少對政治及歷史的注意力。而這一地區的自由貿易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減少貿易壁壘是人們優先要解決的問題。同樣重要的是如何減少這些國家之間的貧富差別。東南亞聯盟中有赤貧國家如寮國和柬埔寨,還有富裕及新興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

新加坡首屆務實總理李光耀至今仍是這一地區一個領先的思想家。時代周刊記者問道,經濟蒸蒸日上的亞洲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聯合。李光耀的回答是:在這一地區形成一個自由貿易區還需要十至十五年的時間。而成立一個亞洲經濟共同體至少需要二十到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