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梅克爾民間行程受阻

2012年2月3日

德國總理梅克爾繼昨日與中國總理溫家寶會晤後,2月3日,她會晤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於官方行程之外,梅克爾原定與中國維權律師、公共知識分子及《南方周末》的民間行程,相繼被取消。

https://p.dw.com/p/13wHU
Foto: Oliver Lang/dapd
圖片來源: dapd

本周最受關注的中德之間大事件為德國總理梅克爾訪華,中國官方媒體在梅克爾訪華前夕,曾公佈訪問的官方行程,包括在北京與廣州兩地。而據多家國外媒體報導,梅克爾與官方行程之外,還包括訪問被稱為中國自由派大本營的媒體《南方周末》等。目前官方行程依然在進行中,而民間行程悄然被阻。

官方行程:經濟外交是最大主題

梅克爾此次訪華,其龐大的隨訪代表團也頗引人注目,據悉,代表團成員計有100人左右,包括德國聯邦議員、企業家、政府官員、記者等。

2月2日下午,梅克爾首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進行演講,表示要加強歐洲和全世界的合作,以共同抵禦金融危機。她還呼籲中國在伊朗和敘利亞等國際問題上發揮更多積極作用。

其後她與溫家寶舉行會晤,梅克爾表示德方高度重視德中關係,願著眼未來,加強與中方合作。溫家寶在在與梅克爾會晤後對媒體表示,中國考慮向旨在解決歐債危機的拯救基金增加投入。但中國目前還在研究如何進一步對歐洲提供幫助。

2月3日,梅克爾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但對於此前媒體分析的梅克爾此行另一目標,敦促中國支持歐美制裁伊朗的行動,胡錦濤對此並未明確表態。

人權議題小心翼翼,行程受阻

據德國多家媒體包括《世界報》、《每日鏡報》等評論認為梅克爾訪華首要任務是經濟,旨在贏得投資,幫助解決歐債危機,人權問題不再是首要問題。第五次訪華的梅克爾,如何像以往四次一樣在訪問中國時提及人權問題?

梅克爾向媒體表示:"兩國之間長久以來一直保持著坦誠布公的政治對話,談論內容也經常包括爭議性的話題,比如人權問題,我此次訪問期間也將是如此。"此前梅克爾四次訪問中國,曾在2006年會見揭露中國農村問題的作家陳桂棣夫婦和其他維權人士。

德國之聲獲悉,早在梅克爾到達中國之前,德國駐中國大使館已經作出安排,邀請中國知名的維權律師、劉曉波的代理律師莫少平和公共知識分子、《炎黃春秋》雜誌執行主編吳思參加使館舉行的酒會,並單獨安排兩人與梅克爾的會面。另外,梅克爾在廣州的官方行程為參加一個企業峰會,在此期間,她將訪問總部位於廣州的《南方周末》。

2月3日,相繼傳來消息,莫少平和吳思先後被北京國保攔截,未能參加與梅克爾的會面,而據德新社報導,《南方周末》也對外界表示取消了與梅克爾的見面。外屆普通質疑中國官方對該報施壓。

"阻止民間行程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是負面影響"

莫少平向德國之聲講述了受阻經過,本周一,他接到德國駐中國大使館的邀請函,邀請他與吳思參加2月2日晚間於德國駐中國大使館舉行的歡迎酒會並安排與梅克爾的會見。

Anwalt Mo Shaoping *** Thema Menschenrechtsanwälte China - Bilder von DW-Korrespondentin Ruth Kirchner, April 2010
中國維權律師莫少平圖片來源: DW

2月2日下午,北京國保人員到達他的辦公室,前後停留三個多小時,明確阻止他與梅克爾會見。

"他們說唯一的目的就是奉上級的命令,不許你參加與梅克爾的見面,理由是現在要開十八大,要維護穩定,不能有不同的聲音存在。"

對於當局行為,莫少平認為,警察阻止他與梅克爾見面是不合法的:"限制一個公民的人身自由必須要有充分的法律依據才可以行使,他們自己也承認,沒有法律依據,在沒有充分的法律依據的情況下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這是不合法的。"

另外他也認為目前的中國對外交往頻繁,只有在相互間不論是在官方還是在民間有充分的接觸和瞭解,才能對雙方的合作奠定基礎和展示彼此形象:"作為國外的政要,他們去中國官方瞭解中國情況,也可以通過民間或網路瞭解中國,這樣才比較全面和真實,現在他們採取阻止和民間見面,這是一種倒退,決策者作出這種決策、採取這種方式實際上是不明智的,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是負面的影響。"

"當局綁架百姓利益,繼而綁架世界"

香港《開放》雜誌總編金鐘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已經獲悉莫少平被阻、《南方周末》取消與梅克爾會面的消息。但他認為兩者皆為中國當局的指令。這也表明中國在經濟強勢的背景下,在政治上也逐漸變得強勢。

"現時的中國覺得地位、實力等不同了,完全是財大氣粗,有恃無恐的一個狀態,現在國際上美國、歐洲的歐債問題使得他們都對中國有相當程度的財務上的依賴,共產黨綁架中國財政和勞動力,用這些為他們的政治目標服務。"

金鐘認為中共當前的政策,在政治管理方面是全面的倒退,不會放鬆,只會加緊控制,包括意識形態、人權問題和對西方的國際關係等。

作者:吳雨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