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梅克爾訪問國,如何談話才「得體」?

2006年5月23日

德國報刊十分重視總理梅克爾對中國的訪問,南德意志報聚焦梅克爾與其前任施羅德在對華政策上的異同時寫道:「梅克爾就任後首次訪華很可能在經濟成果方面超過前任,這樣總理也許就更需要強調其它領域的一些新重點。因為施羅德的對華政策實際上只面向經濟利益,把對中國人權狀況的批評交給外交部長菲舍爾。

https://p.dw.com/p/8Vsk
該怎麼談敏感問題才合適?圖片來源: AP

在梅克爾動身之前,她身邊的人士一方面努力與施羅德的路線劃清界線,另一方面也不想使人們懷有太大的希望。政府人士說,象中國這樣大量處決人犯等問題不能迴避,這涉及到政治的可信性。但是只有『得體』地談及這些問題,才會有最大的收益。如何理解這樣的說法,從總理府的霧氣濛濛的談話無法得出結論。」

西德意志匯報寫道:「中國象電影中的快動作一樣,發展為世界經濟大國,但政治道德革新卻象蝸牛爬行,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主要當作極端資本主義的外表。西方世界不能、也不可以為了保障經濟關係發展順利,就同意經濟增長先行,然後再談道德的政策。人權或言論自由不能陷入全球化的圈套,這就看聯邦總理梅克爾能否向中國最高領導人施加壓力了。」

施瓦本日報寫道:「最近幾年,西方的政治家一再說,為了不危及經濟利益,不應激怒北京,北京的共產黨領導人把對中國侵犯人權的批評視為干涉內政,讓他們丟了面子,就會失去有贏利的訂單。這樣的說法是藉口,很短視,使人惱火。有禮貌地要求中國領導人遵守組織工會自由、言論和宗教自由等國際準則,並沒有使他們丟面子。至於他們不願意聽這些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與以上看法相反,圖林根匯報則更為看重德中兩國的經濟關係:「總理肯定會盡力不要完全迴避人權問題,但是她以及隨同人員也許更想使東道主對德國的投資和產品感興趣。這才是德中關係中清醒的現實,其它一切不過是民俗而已。競爭尤其這樣,競爭中出現的任何錯誤都會被對手所利用。德國國內尋找廉價商品的大眾正等著遙遠亞洲供應的越來越便宜的商品,買廉價貨成了一代人的格言,那怕最後失去自己的就業崗位也在所不惜。」

蘭茨胡特日報就智慧財產權問題寫道:「梅克爾和格羅斯在中國停留的38小時期間當然不能把中國領導人帶上道德的道路,更不用說他們為了德國的經濟利益不得不謹慎地提出批評。但是,重要的是使中國人明白,德國人做生意不會不惜任何代價。談話時應該表明,德國不會坐視中國人仿冒德國的尖端技術、阻撓企業投資、關閉服務領域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