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洲議會代表團見蔡英文 北京警告不要發出錯誤訊號

William Yang
2021年11月4日

歐洲議會代表團4日在台北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雙方都表達希望加深合作的期許。北京同日警告歐洲方面「不要發出錯誤的訊號」。

https://p.dw.com/p/42Yh2
Taiwan | EU Delegation in Taipei
台灣總統蔡英文與歐洲議會代表團合影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歐洲議會「外國干預歐盟民主程序特別委員會」(INGE) 訪問台灣的代表團在4日上午在總統府與台灣總統蔡英文見面,蔡英文在致詞時表示,這段期間歐洲議會是台灣外交新聞的一大重點,而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訪歐與歐洲議會議員訪台的行程也受到各界關注。

蔡英文提到,上個月台灣與捷克簽署了合作瞭解備忘錄,希望能共同面對駭客攻擊帶來的挑戰,並深化雙邊合作。她說,希望可以建立對抗虛假訊息的民主聯盟,也表示希望台灣能在這方面與歐洲分享經驗,深化彼此的夥伴關係。

歐洲議會代表團的法國籍議員格魯克斯曼 (Raphael Glucksmann) 告訴蔡英文:「我們來到這裡,有一個非常簡單丶非常明確的訊息,那就是台灣你並不孤單。我們的訪問應被視為重要的第一步。但接下來我們需要一個非常具體的議程,即高級別會議和高級別具體步驟,共同建立一個更強大的歐盟-台灣夥伴關係。」

同一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政府對歐洲議會的個別議員訪問台灣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他說,「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是中歐建交和發展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不同台灣當局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是遵守一個中國原則的應有之義」。

China Sprecher Außenministerium Wang Wenbin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Ivanov

他還表示,歐洲議會議員「理應充分認識台灣問題的複雜敏感性,恪守歐方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維護好中歐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不要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訊號,以免對中歐關係造成嚴重衝擊。」

捷克籍的歐洲議會議員葛洛娃 (Markéta Gregorová) 是這次出訪團的成員之一,她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她認為這次出訪鞏固了目前台灣與歐盟關係的發展趨勢,也提到這次代表出訪的特別委員會負責處理的事項包含假訊息等外來干預手段,所以這次出訪的優先目的,也是要與台灣的專家丶非政府組織與相關人員討論台灣正在進行的打擊虛假訊息的方法與策略,並分享歐洲議會特別委員會的見解與工作項目。

葛洛娃分析,台灣與歐盟國家近來互動更加頻繁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的行為。她指出:「由於中國的干預變得越來越明顯,對歐盟各成員國的侵略性外交也增加,所以外界不該對歐盟不放過這件事感到太訝異。換言之,歐盟重新思考與中國的關係一事,不是自然發生的。」

Taiwan Besuch von EU-Abgeordneten
歐洲議會代表團周三抵達台灣訪問圖片來源: CNA/AFP

不過她也提到,雖然歐洲議會發布了一份正面看到台灣與歐盟關係的報告,但歐盟長期施行的「一中政策」仍然存在,所以她認為台灣與歐盟在未來最有可能推展合作的依舊是貿易與商業。她說:「該報告呼籲歐盟與台灣簽訂雙邊投資條約,而我也確實希望我們能盡快針對可能的自由貿易條約展開談判。」

立陶宛副外長:中國對其態度是對歐盟發出的警訊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普蘭克維丘斯(Arnoldas Pranckevicius)3日在華府的一個安全論壇上也以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為例,表示中國對待立陶宛的態度對歐盟來說是一個警訊,他認為歐盟在與中國交涉時,應該團結一致。

在台灣今年8月宣佈將在立陶宛設立的辦事處會以「台灣」兩字來命名後,中國在8月要求立陶宛駐中國大使離開,再加上之前立陶宛退出中國所主導的「17+1合作機制」,導致中國與立陶宛的關係越來越緊張,而中國也中斷與立陶宛的部分貿易往來。

普蘭克維丘斯說:「我認為這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警鐘,特別是對於歐洲同胞來說,他們要明白,如果你想捍衛民主,你就必須站出來支持它。中國正試圖以我們為一個負面的榜樣,這樣其他國家就不一定會走這條路,因此西方社會丶美國和歐盟如何反應是一個原則問題。」

同日,立陶宛總統瑙塞達 (Gitanas Nausėda) 也表示他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後,拜登表示支持立陶宛的對華政策,他也坦承由於立陶宛成為中國對付的其中一個目標,所以他希望歐盟與澳洲跟美國也可以表達支持。

歐洲議會議員葛洛娃表示,中國在歐洲非常著重在商業外交,所以當這樣的外交策略無法完全達到其目的時,她認為中國沒有能力在歐洲施展軟性的外交。她告訴德國之聲:「歐盟成員國與歐盟本身開始更公開地評論與中國商業關係之外的議題。這樣的發展趨勢不太符合中國的目的,因為當中國試圖透過某些方法嚇阻歐盟持續在那些議題上發聲時,他們也無法成功。」

© 2021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