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希望「重新校準」對中國立場

2023年5月13日

歐盟外交政策主管波瑞爾周五表示,歐盟外長同意有必要「重新校準」對中國立場,減少依賴並勸誘北京,在俄烏戰爭中對俄羅斯採取更強硬立場。中國外長秦剛則在訪問挪威時呼籲歐中共同反對「新冷戰」。

https://p.dw.com/p/4RIoS
5月12日,歐盟外長在斯德哥爾摩舉行非正式會晤
5月12日,歐盟外長在斯德哥爾摩舉行非正式會晤圖片來源: Jonas Ekstromer/TT News Agency/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27個成員國外長周五(5月12日)在斯德哥爾摩召開會議,討論如何修正與北京的關係,包括減少歐盟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以及應對安全挑戰。鑑於一個更強勢的北京在世界舞台上施加影響力,布魯塞爾呼籲歐盟成員國在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方面達成一致。

在由瑞典主辦的會議上,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波瑞爾(Josep Borrell)向歐盟各國外交部長提交了一份文件,概述了「界定」和「重新校準對中國立場」的必要性。

「考慮到中國國內最近的演變及其外交政策軌跡,他們同意重新調整我們對華戰略的基本方針。」

波瑞爾表示,歐盟維持其對中國的現有觀點,認為中國是一個夥伴、競爭者和對手。他同時也強調,在面對根本上不同的價值觀和經濟體系,尋求削減歐盟依賴性的同時,與北京的接觸依舊重要。

他表示,調整後的政策不是為了讓歐洲與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脫鉤」,而是為了平衡這種關係。

中國是歐盟最大進口貿易夥伴。根據歐盟委員會統計,2022年中國的進口份額為20.8%。在一些關鍵原材料方面,中國幾乎佔據了壟斷地位。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等高級外交官員認為,歐盟必須從過去的錯誤中汲取教訓,重新審視對華關係。

貝爾博克稱, 過去的情況表明,強大的經濟關係能提供安全的這種希望可能具有欺騙性。從前歐盟曾認為,與歐盟達成數十億美元天然氣訂單的俄羅斯,不會冒險與烏克蘭開戰。 

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也提出類似觀點,呼籲歐盟同儕在與北京來往時,不要犯與俄羅斯打交道時所犯的錯誤。他周五表示:「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看到軌跡沒有改變,習慣沒有改變。」

藍斯柏吉斯指出,設想一些情況,不是我們想要與中國削減貿易關係,「而是因為事態發展,例如台灣海峽現狀被武力改變」。

他表示,「中國正在建立新世界秩序」,歐盟不能成為被動旁觀者。

貝爾博克贊成減少因依賴而構成的安全風險,呼籲歐盟內部團結起來,「自信地」利用歐盟共同市場的力量。「我們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但歐盟作為一個整體,特別是歐洲單一市場,自然有一種我們不應低估的力量和實力。」

歐盟外長外交政策主管波瑞爾表示,歐盟外長同意有必要「重新校準」對中國立場
歐盟外長外交政策主管波瑞爾表示,歐盟外長同意有必要「重新校準」對中國立場圖片來源: Jean-Francois Badias/AP/picture alliance

圍繞俄烏戰爭的討論

在周五的會議上,爭論點中最緊迫的問題是中國拒絕譴責其親密盟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或施壓俄羅斯停止進攻。

波瑞爾承認,在持續的烏克蘭衝突中,歐中關係因為中國的立場而緊繃。他說,「如果中國不推動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就無法正常發展。」

布魯塞爾已經因為提議限制八家疑似向俄羅斯輸送敏感技術的中國公司出口,激怒了北京。

在本周訪問歐洲期間,中國外長秦剛警告稱,如果歐盟實施任何制裁,中國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權益。

秦剛在柏林與貝爾博克就烏克蘭問題發生爭論。貝爾博克堅持,「中立意味著站在侵略者的一邊」。

本周五,貝爾博克強調,該提案「不是關於經濟制裁」,而是防止「其他國家向俄羅斯輸送戰爭物資」。  

在上月訪問中國時,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歐盟撕開了一道裂痕。他表示,歐盟不應該自動跟隨美國的台灣政策,應該避免「不屬於我們的危機」。

馬克宏的發言遭到歐洲盟國的激烈批評,後者將美國視為對抗俄羅斯的安全保障。

波蘭外交部副部長雅布隆斯基(Pawel Jablonski)周五表示,「任何破壞國際法」或「使安全惡化」的企圖都應予以「果斷回應」。他同時強調歐盟不依靠中國的重要性,並將之與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作類比。

「我們未來不應該讓自己依賴任何國家。我們應該尋找到一種方式,成為夥伴而不是客戶。」  

DW Conflict Zone:如果北京攻台,歐盟的計劃是什麼?

秦剛:中歐應共同反對「新冷戰」

與此同時,中國外長秦剛周五在訪問挪威時,呼籲歐洲與中國共同反對「新冷戰」。

秦剛表示,「『新冷戰』只會帶來更大災難,嚴重損害中歐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嚴重衝擊多邊主義和全球治理」。

「中歐應共同反對『新冷戰』,帶頭推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把力量和資源用到促進共同發展和繁榮上來。」

他同時強調,「中國是歐洲應對風險挑戰的夥伴,中國向歐洲和世界輸出的是保險而非風險」。

周五在斯德哥爾摩的歐盟外長會議,目標並不是達成任何具體結論,圍繞中國的辯論將在六月的領導人峰會上繼續展開。

歐盟各國部長將在周六與亞太地區的同儕舉行會議,繼續討論中國問題。

法新社指出,隨著會談轉向安全問題,包括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北京將再次成為「房間裡的大象」,意即雖然明顯卻被集體視而不見、避而不談。但一名資深歐盟官員表示,會議重點首先是關於「建立夥伴關係」。

(法新社、德新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