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年最無法喚起希望的一次"兩會"

2011年3月10日

目前正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簡稱"兩會")可謂近年來最沒有看點、最為無聊,也最無法喚起人們希望的一次會議。做出這樣的評價並非空穴來風,也並非對"兩會"及其代表們具有偏見,而是來自於一些實實在在的觀察和分析。

https://p.dw.com/p/10WpB
溫家寶有關開發商應"流倘道德的血液"言論也成為當局禁止媒體炒作的對象圖片來源: AP

媒體禁區,今年最多

觀察分析一:今年的"兩會"對媒體而言,可謂禁區最多的一次。由於中東和北非發生的"茉莉花革命",今年"兩會"開幕前,北京宣傳當局就對媒體三令五申,甚至就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也對外國在華記者語帶威脅。當"兩會"進行到一半,一些海外媒體獲得消息,中國有關宣傳當局象封閉網路一樣,對一些海外電視台進入中國大陸的傳播,採用敏感詞屏蔽法,一旦發現"中東"、"北非"或"茉莉花"等字眼,立即採取封殺和屏蔽。

請不要以為被封殺和屏蔽的只有海外電視台進入中國大陸的節目,甚至就連中國總理溫家寶的某些言論,近來也在中國大陸被頻頻封殺。面對房價飆漲,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喊話要開發商"流倘道德的血液",引發反彈。有消息透露,當局已禁止中國媒體炒作這個話題。溫家寶之前發出的要求政治體制改革的呼聲,目前已經在中國媒體上全面被封殺。

今年"兩會"之所以對媒體管制得如此嚴厲,其真實背景是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十字路口,社會矛盾和危機不斷發生。面對這一局面,最好的辦法是繼續改革,就像以前鄧小平倡導的那樣,改革遇到問題,只有繼續改革才能取得突破。然而,現在的做法卻令人想起八十年代受到鄧小平批評的"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做法。

建設性議題,今年最少

觀察分析二:今年的"兩會"也是在議題上最為保守的一次。除了北京最高當局提出的注重民生的議題外,縱觀到目前為止的"兩會"進程,"兩會"代表基本上沒有提出任何有新意、讓人看到未來方向的議題。注重民生,是北京最高當局在改革進入困境之後提出的思路,亦即要改變原來的"國富民窮"的狀況,做到"還富於民"。但到底如何"還富於民",在此次"兩會"上卻基本上沒有涉及。"兩會"代表作提案和發言,基本上是為最高當局的政策進行註解和詮釋。前些年經常在"兩會"上看到和聽到的"兩會"代表或發表感情真摯的建言,或乾脆拍案而起,在今年迄今的議程上全然不見蹤影。

出現這樣的情況,責任自然不完全在代表身上,而依然是在那個更為深層的背景上,即中國的改革到了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北京最高當局沒有方向,或難下決斷,因此無論是進一步的體制改革,還是"兩會"本身的改革,都成為此次 "兩會"的禁忌話題。"兩會"代表們都是來自體制內部的何等聰明之人,在這一背景之下,不管是否有人給他們打招呼,自然都乖巧地收聲不語了。

民主進程希望,今年最看不到

觀察分析三:此次"兩會"也是迄今在長遠方向上讓人最看不到方向的一次。縱觀過去十年的"兩會"進程,幾乎每一次都會給人們一絲希望,尤其是2003年3月胡溫體制上台後,胡溫兩人當時的親民、務實的作風,"胡溫新政"當時處理"非典"事件的果斷,以及胡錦濤本人提出的"憲政治國"的理念,都讓人對通過"兩會"逐步推進中國的政治進步充滿期待和信心。

從媒體觀察的角度看,過去十來年的每一次"兩會",雖然都有種種不盡人意之處,但卻還是能夠每年提出一些建言,尤其是利用"兩會"這一中國現有體制的平台,來逐步推進中國的民主監督進程。然而,今年"兩會"前,政治體制改革就成為禁忌話題,"兩會"期間的敏感詞匯如此之多,鬧得媒體人士或是知趣地不再提及"兩會"的改革問題,或是早已被喝令封口。

唯一希望:"大派對"趕緊結束

觀察分析四:今年的"兩會"基本上還是延續之前的"大派對"的風格,會議期間,記者們追著明星委員們奔跑的現象還是屢見不鮮。前些年就有評論提出,"兩會"要改革,必須從改革委員、代表的遴選機制著手,讓那些委員、代表真正具有代表性,而不是一種酬傭。現在看來,這一提議在過去幾年的中國政治生活中完全沒有起到作用。

有人說,每年的"兩會"開的熱熱鬧鬧,但基本上是一場公關秀,不少地方官員都是利用"兩會"的機會到北京會朋友、跑關係,只不過用的都是"兩會"的公款。今年的"兩會"由於議題緊縮、開放氛圍大減,這一現象就尤其突出。無論對公眾還是媒體來說,目前最盼望的就是一件事:"兩會"這場公關秀趕快結束,讓大家回到實實在在的生活當中去。

作者:李崇光 香港的中國問題分析員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