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沙烏地阿拉伯:萬世基業是不是可能?

德國之聲 彼得.菲利普2005年8月1日

執政23年,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沙烏地阿拉伯國王法赫德一朝撒手人寰。多妻制影響之下,這個皇室家族關係盤根錯節,成員多達數千人。好在繼承人已定,權力更替似乎在風平浪靜中進行。

https://p.dw.com/p/6zFl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沙烏地國王法赫德頭像)圖片來源: AP

在位23年的君主逝世,這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和歷史通常意味著重大事件。但是國王法赫德的去世卻是個例外:從十年前中風到今天(2005年8月1日)去世,由於法赫德的健康每況愈下,政務早交由王儲阿卜杜拉接掌。阿卜杜拉是法赫德同父異母的兄弟,兩人的父親都是新沙烏地王國的締造者--阿卜杜爾.阿齊茲。新國王繼位後,國防部長蘇爾坦王子為王儲。據估計法赫德國王享年為84歲。

而出的改革

由於國王法赫德進入風燭殘年,數年來,阿卜杜拉和蘇爾坦已成為該國極具影響力的政治家。尤其王儲阿卜杜拉,更是以改良者的形象在政治舞台上脫穎而出:對內,他支持今年上半年的沙烏地阿拉伯首次地方選舉,並承諾繼續選舉--包括婦女參選。對外,在2002年阿盟貝魯特峰會上,為解決阿以國家間的衝突,他提出以色列放棄佔領土地換取和平的計劃,遭到以色列總理沙龍的拒絕。

美國可信的盟友

阿卜杜拉承諾,使公民享有更為廣泛的自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產國,阿拉伯具有世界性的政治意義。但是911恐怖襲擊發生后,沙烏地阿拉伯同美國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令該國領導層不滿的是,美國對於其親密盟友沙烏地阿拉伯同其他阿拉伯國家「一視同仁」。儘管如此,因為阿卜杜拉謹慎周全的政策,沙烏地阿拉伯同美國的關係沒有進一步惡化下去。

無法遏制的恐怖襲擊

前國王法赫德執政期间,沙烏地阿拉伯同美國關係尤為緊密。1990年伊拉克佔領科威特後,國王許可美國軍队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駐軍,以致同伊斯蘭教和奧薩瑪.本.拉登之間的敵對矛盾更為激化。他們指責國王向非信徒敞開了「神聖之國」的大門,發起對美国驻沙烏地阿拉伯代表甚至於皇室的恐怖襲擊。直到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不久,美國總統布希才在王儲阿卜杜拉的強烈要求下,将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的美國駐軍全部撤離,但恐怖主義襲擊並未因此而停止:極端恐怖主義組織一直活跃在沙烏地阿拉伯,並且以此為據點為伊拉克的恐怖襲擊提供支持。

看似平浪靜的皇交替

國王法赫德逝世後,皇位的繼承尚不至於受到這些極端恐怖組織的影響。但是,長遠看無法預知的是,皇室領導層一代代權力交接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迄今,國家大權仍掌握在新沙烏地建立者阿齊茲的兒子們的手裡,而到了第三代繼承人-由於多妻制,在這個數千人的皇室家族裡,權力鬥爭的複雜性將一代更勝一代。眼下誰也說不准,沙烏地阿拉伯將如何發展,要根據目前看似平靜的權力交接來做預測似乎為時過早。但又情非得以:新國王比剛剛去世的法赫德國王僅僅年輕一歲。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